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下列溶液中离子可大量共存的是(  )
A.K+、Mg2+、SO42-、OH-B.Na+、H+、NO3-、CO32-
C.Ba2+、NO3-、Cl-、SO42-D.NH4+、Cl-、NO3-、SO42-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共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A、Mg2+、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H+、CO3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Ba2+、SO42-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四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共存的问题,判断各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离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二氧化钛(TiO2)可作水分解的光催化剂,其中氧元素为-2价,则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B.+2C.+4D.+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3.我们已经学过氧气和碳两种单质的性质和用途,知道碳、硫、铝在氧气中都能燃烧旺盛;碳在高温条件下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氧化铜反应.试回答有关问题:
(1)把氧气、碳、硫、铝、氧化铜这五种物质的化学式
填入如图的框框里,使短线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2)利用上述物质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不能重复填写).
①化合反应: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②置换反应: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③容易导致煤气中毒的反应:2C+O2$\frac{\underline{\;点燃\;}}{\;}$2CO;
④有白色固体生成的反应:4Al+3O2$\frac{\underline{\;点燃\;}}{\;}$2Al2O3
⑤有蓝紫色火焰的反应: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甲醛(化学式为CH2O)是室内装潢时的主要污染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醛由一个碳元素、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
B.甲醛是由水分子和碳原子构成的
C.甲醛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甲醛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7.将31克稀硫酸加入40克浓度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求恰好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下图是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捕捉”CO2流程图(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大量CO2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加剧,破坏了人类生存的环境.
(2)用氢氧化钠溶液“捕捉”CO2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氢氧化钠溶液喷成雾状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提高CO2的吸收率.
(3)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在实验室完成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4)上述流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5)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主要物质有水、CaO、NaOH(填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如图是某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的气体制各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其中装置C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和炭粉在高温下转化为一氧化碳.请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2)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吸收CO2气体中的水分(或干燥CO2气体).
(3)该套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是缺少尾气处理装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2.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有关生活、生产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干冰冷藏食品,可延长其保质期
B.食品包装袋中充入氮气延长保质期
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D.玻璃和玻璃钢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