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B.棉线织布C.滴水成冰D.矿石粉碎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A、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棉线织布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滴水成冰是水的三态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矿石粉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A、B、C、D、E、F 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省略).请回答:
(1)A的化学式为C,D的化学式为Cu;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C$\frac{\underline{\;高温\;}}{\;}$2Cu+CO2↑.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在上述反应中A、F都具有还原性(填“氧化性”或“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把盛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试管分别同时倒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对甲、乙、丙气体的分析一定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气体都易溶于水B.乙气体比甲气体更易溶于水
C.不可以用排空气法收集乙气体D.可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丙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氧气,下列能正确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反应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是(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NaOH与HCl的反应无明显现象,某化学兴趣小组为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化学反应,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小倩在试管中加入约2ml稀NaOH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振荡,溶液变为红色,然后向该试管中倒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小娜使用与小倩相同的试剂,通过改进上述实验中某一步的操作方法,不但证明NaOH与HCl发生了反应,还能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小娜改进的实验操作中关键的一点是将稀盐酸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改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恰好完全消失;
(3)H2S(其溶液称为氢硫酸)与HCl化学性质相似,请写出氯硫酸与Ca(OH)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Ca(OH)2=CaS+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后,各地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或生石灰作固硫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控制PM2.5的排放以减少雾霾天气
C.将盗版光盘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
D.提倡节日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加喜庆气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实验课上,海清同学把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甲和滤液乙,请你参与实验探究.

(1)若溶液乙为蓝色溶液,则向固体甲上滴加盐酸时没有(选填“有”或“没有”)气泡产生.
(2)若溶液乙为无色溶液,则固体甲的成分中一定有的物质是铜、银,可能有的物质是锌(填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3)设计简单实验,用化学方程确定“溶液乙为无色溶液”时,对应的固体甲的成分Cu+2AgNO3=Cu(NO32+2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食品保鲜可以有效防止食品腐败.保持食品的营养和味道,常见的食品保鲜的措施有放置干燥剂和保鲜剂等.
(1)防置干燥剂:生石灰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其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2)防置保鲜膜:泡沫铁粉(铁粉包裹在泡沫塑料中)是一种食品保鲜膜,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铁粉对食品具有保鲜作用的原因是铁粉能与食品中的氧气、水分发生缓慢氧化生成铁锈,防止食品腐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2013年6月,浙江完成了100个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升级改造,使我省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具备环境质量标准指标的监测能力.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基本监控项目的是(  )
A.二氧化硫浓度B.二氧化碳浓度C.二氧化氮浓度D.PM2.5浓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