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我国是最早冶炼和使用铜的文明古国之一.古人通常将木炭跟铜矿石放在一起采用高温熔炼:C+2CuO2Cu+C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氧化铜是还原剂 B.反应中,氧化铜具有还原性

C.反应中,木炭具有还原性 D.反应中,铜是还原剂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四节中档难题提升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性质中,前者为化学性质,后者为物理性质的是(  )

A. 汽油易挥发,金刚石很坚硬

B. 氢气的密度小,钢铁易生锈

C. 水通电能分解,氧气具有氧化性

D. 酒精能燃烧,氢气难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第四节难度偏大尖子生题 题型:单选题

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 温度高低 B. 氧气含量 C. 食物多少 D. 食物种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三节中档难题提升题 题型:单选题

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CO等气体,为减轻污染给车安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反应为:2CO+2NON2+2CO2,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A.NO B.CO C.N2 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科粤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第三节中档难题提升题 题型:单选题

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色

D.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碳元素、铜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学习小组在“利用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如图装置),发现一个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后,进入集气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数仍然小于1/5

(1)木炭充分完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提出问题)

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准确呢?

甲同学:可能是木炭取用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丙同学:可能是木炭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了一氧化碳。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都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查阅资料)

一氧化碳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高达14.0%、8.0%和16.0%。

(实验探究)

(2)乙同学根据图1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2.待冷却后,将燃着的_____(填“棉花”或“蜡烛”)再伸入该集气瓶中。

_____

木炭燃烧_____(填“有”或“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交流反思)

(3)乙同学选择可燃物(“棉花”或“蜡烛”)的依据是_____。

(4)丙同学使用了CO浓度传感器测木炭、蜡烛分别在密闭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瓶内CO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2。根据此曲线图分析用上述装置不能准确测出氧气体积分数的原因_____。

(拓展提升)

通过研究性小组的探究,请你谈谈对物质燃烧的认识(两点):①_____;②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淮南市大通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判断参加反应的与反应后生成的个数比

A. 5∶1∶2 B. 2∶3∶1

C. 1∶1∶1 D. 2∶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 3.1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题型:单选题

有关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空气中的氧气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火箭燃料

B. 化工厂废气及汽车尾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C. 稀有气体有广泛的用途,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D. 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体积比约为5: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题型:单选题

春天里百花盛开,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在花朵中爬进爬出,忙于采蜜。是什么原因吸引蜜蜂飞向花朵呢?小明提出这可能与花的颜色有关。“吸引蜜蜂的可能是花的颜色”这一叙述属于科学探究中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制订计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