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按如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请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的现象是红磷燃烧,产生白烟,火焰慢慢熄灭;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磷+氧气$\stackrel{点燃}{→}$无氧化二磷;
(2)红磷燃烧一段时间后,自动熄灭了,你认为原是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
(3)冷却后,松开止水夹,你观察到的现象为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frac{1}{5}$
(4)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frac{1}{5}$;
(5)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该气体不支持(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原理是利用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并使氧气完全反应尽,空气中的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就会进入到集气瓶中,进入的水的体积就是减少氧气的体积,进而知道氧气占空气体积的体积分数.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可以得出氮气的一些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等.

解答 .解:
(1)观察到的现象是:红磷继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然后慢慢熄灭.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stackrel{点燃}{→}$无氧化二磷;
(2)红磷熄灭的主要原因是瓶内的氧气被消耗完,没有支持红磷燃烧的物质了.
(3)因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水进入到集气瓶中,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frac{1}{5}$.
(4)由此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frac{1}{5}$.
(5)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该气体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故答案为:
(1)红磷燃烧,产生白烟,火焰慢慢熄灭;磷+氧气$\stackrel{点燃}{→}$无氧化二磷;
(2)集气瓶内的氧气已消耗完;
(3)烧杯里的水倒吸到集气瓶内,集气瓶中的水约占集气瓶容积的$\frac{1}{5}$.
(4)$\frac{1}{5}$.
(5)氮气;不支持.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用红磷测定空气组成的实验原理、操作、现象、结论,难度比较小,是基础性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表信息回答问题:

Ⅰ.写出图中①②仪器的名称:①长颈漏斗,②酒精灯.
Ⅱ.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Ⅲ.①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适宜条件(温度、浓度、固体的颗粒大小等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进行了如下四组实验:

实验编号
药品
  甲
m g大理石块状块状粉末状粉末状
n g盐酸(过量)稀盐酸浓盐酸稀盐酸浓盐酸
大理石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实验甲与丙对照(填编号),是为了研究固体反应物颗粒大小对反应快慢的影响;上述实验中,另一个影响反应快慢的因素是浓度.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为A(填序号),若
用E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从b(填“a”或“b”)端通入.若在收集得到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稍作震荡,试液颜色变为红色,变色的原因是CO2+H2O→H2CO3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Ⅳ.甲烷是一种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固体)与碱石灰(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则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B(填序号),选择装置D收集甲烷气体的理由是甲烷难溶于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北京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如图所示:

(1)炭滤池中常用煤粉替代活性炭,这说明煤粉具有的性质是吸附性.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净水方法除(1)中涉及到的还有abe(填序号).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杀菌消毒
(3)吸水井中通入的氯气和氨气可生成氯胺.氯胺可缓慢释放出具有消毒作用的物质.这步操作的目的是c(填序号).
a.对天然水消毒   b.对生产过程中的水消毒   c.对输往用户的水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根据图1实验一、实验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红磷燃烧后的产物名称五氧化二磷,其状态为固态.待红磷熄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1处,该现象说明氮气具有的性质是氮气不能支持燃烧,氮气不易溶于水.
(2)实验二中有2组对比实验,其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否与溶质、溶剂的种类有关.
(3)实验三:依据图2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步骤一: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步骤二: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Ⅰ.实验步骤二要控制的实验条件之一是红磷的颗粒大小一致,量一样,氧气的量要充分,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
Ⅱ.通过实验步骤一、二对比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并温度达到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把金属镍(Ni)、锰(Mn)分别放入金属化合物溶液中,反应的结果如表:则它们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盐溶液
金属
MgCl2溶液Ni的化合物溶液CuSO4溶液
Ni无金属析出有金属析出
Mn无金属析出有金属析出有金属析出
A.Mg Ni Mn CuB.Cu Ni Mn MgC.Cu Mn Ni MgD.Mg Mn Ni 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化合物B.化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C.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D.纯净物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较活泼的气体是(  )
A.水蒸汽B.氮气C.氧气D.二氧化碳
E.稀有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反应一段时间,收集到所需要的氧气后,停止加热.同学们对试管中剩余的固体成分很感兴趣,进行大胆的猜想:
明明同学认为是: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亮亮同学认为是:锰酸钾.
【交流与评价】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亮亮的猜想一定是错误的;你判断的理由是二氧化锰是高锰酸钾分解的固体生成物,一定存在.
(2)蓉蓉同学认为猜想不够全面,还可能有一种情况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
(3)同学们经过讨论,将剩余的固体继续加热,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检验检验,大家观察到木条没有复燃证明了明明的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为了通过实验探讨二氧化碳能不能跟水反应,某同学设计了如图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图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①纸花变红,②纸花不变色,③纸花不变色,④纸花变红.
(2)实验①表明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
(3)若该同学设计时取消了第3步操作,实验结论科学吗?不科学,无法证明二氧化碳能否使石蕊变红,使实验结论不可靠.
(4)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结论CO2+H2O═H2CO3
(5)实验④结束后,将纸花用酒精灯小心加热烘烤后,酯化又变成了紫色,说明碳酸不稳定,其反应方程式为H2CO3═CO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