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与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34,n=6
B. 属于金属元素
C. 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 g
D. 在化学反应中,硒原子易失去电子
【答案】A
【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的序数,右上角是该元素的符号。名称下边的数值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m=34,n=6,正确;B. 由所学知识可知,硒属于非金属元素,错误;C. 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错误;D. 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硒原子易得到电子,错误。故选A。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00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与酸或水反应)放入烧杯中并加入3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把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同时测量3分钟内氢氧化钠溶液增重的质量,结果如下表: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在下边的坐标纸上,以反应时间为横轴,以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纵轴,画出产生气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2)从表中可以看出,100g石灰石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最多是多少g?
(3)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和反应前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初步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知识。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写一种即可),取用KMnO4药品时,应选用仪器__________。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_______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拉动注射器C的活塞,观察到____________,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CO2时,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______________。收集装置选用_______ (填编号);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
A. 镁+氧气氧化镁 B. 锌 + 硫酸
硫酸锌 + 氢气
C. 二氧化碳 + 水 碳酸 D. 碳酸氢铵
氨气+ 二氧化碳+ 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初中化学关于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有多种,例如:
⑴化合法:适用于由两种单质发生的化合反应。如通过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来研究水的组成,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⑵分解法:如通过电解水研究水的组成。下图装置中与直流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上述两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两种研究方法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⑶燃烧法:很多化合物燃烧有多种生成物,需通过定量研究来确定物质的组成。如:____________(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中,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由_______端通入(填“a”或“b”)
(4)若用B、G装置制取氧气,将收集满气体的集气瓶取出水槽正放在桌子上,接下来的操作是先_____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利用上述发生装置C制取氧气,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6)化石燃料之一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的气体,在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固体加热制得,则制取甲烷的发生装置选择________(填字母以下同)收集装置可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实验装置。请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填字母)。
(4)能用E装置收集的气体具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若该粒子为一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则x=______,y=______.
(2)若该粒子为R2+,则x=______,y=______.
(3)若该粒子为Mn-,则x=______,y=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能否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前,小组成员提出了不同的猜想。
【猜想与假设】
猜想1:可以代替,因为镁条与氧气反应后不会产生气体
猜想2:不能代替,查阅资料知金属镁很活泼,可能会与空气中的氮气反应
【进行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组装好装置后,打开止水夹,手捂集气瓶,一段时间后,松开手 | 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手后,烧杯中导管末端有一段液柱 |
Ⅱ | 关闭止水夹,点燃镁条,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好塞子 | 镁条燃烧,放出大量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大量白烟,剩余固体为白色带状物 |
Ⅲ | 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 烧杯中水从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体积约为集气瓶体积的2/5 |
【解释与结论】
(1)Mg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步骤Ⅰ说明装置的气密性_________。
(3)步骤Ⅱ中,关闭止水夹的目的是_________。
(4)推测猜想2成立的现象证据是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该小组认为,即使步骤Ⅲ中水的体积恰好占集气瓶体积的1/5,也不能说明猜想1成立,理由是_________。
(6)小组中同学对镁条与瓶中气体的反应提出了进一步的猜想:甲同学认为镁条先与O2反应,乙同学认为镁条先与N2反应。为进一步检验他们的猜想,可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取少量镁条,点燃后迅速放入盛有空气的集气瓶中,待镁条熄灭后,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