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精英家教网某校化学学习小组在学习了“空气中氧气含量测
定”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出了如图
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所示,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集气瓶里装进适量a毫升的水,集气瓶剩余体积为V毫升,燃烧匙里放足量白磷,并在酒精灯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热,按图示装置把集气瓶中的空气密封起来,把长导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注:集气瓶内的长导管已伸到了瓶底.)
③把预先加热过的玻璃棒按下与白磷接触,观察到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④待白磷燃烧熄灭后,稍加振荡,白烟消失.
⑤待集气瓶完全冷却至室温,量出集气瓶中水的体积.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在白磷开始燃烧到最后熄灭冷却的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情况是
 

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
 
毫升.
(2)组内成员小张对“实验前集气瓶里要装进适量a体积的水”非常不理解.咨询了组长小明之后,他终于明白“a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⑤步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主要是
 

(3)组内成员小杭无意间发现向⑤步骤集气瓶内的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这一现象使组内成员积极地展开了讨论,成员小葛认为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溶液显酸性而导致的,但小明马上作出反对,原因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极少,而实验过程中又没有产生二氧化碳,短时间内不可能会使溶液显酸性.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
 
.你对“变红”现象提出大胆地猜想是
 
分析:(1)白磷与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利用白磷和氧气反应放热、氧气的量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解决问题;
(2)围绕“降温以及吸收燃烧产物”这一因素进行分析;
(3)从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溶液显酸性的知识进行猜想.
解答:解:(1)①白磷立即着火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为4P+5O2
 点燃 
.
 
2P2O5
②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使集气瓶中压强增加,大于大气压强,液面下降,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熄灭冷却后,集气瓶中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液面上升,所以集气瓶中水面先下降后上升;
③由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进入的水也是这一比例,则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a+
1
5
v;
(2)由于温度的改变会影响水的进入,所以需要使集气瓶温度尽快降低至室温,同时水也对吸收产物有一定作用.
“a体积的水”的作用,其一是为了加快⑤步骤中集气瓶的冷却速度;其二主要是吸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3)小明的观点正确,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溶于水显酸性,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会变红.
故答案为:
(1)4P+5O2
 点燃 
.
 
2P2O5,先下降后上升,a+
1
5
v;
(2)吸收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   
(3)小明,可能是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溶于水(或与水反应),导致溶液显酸性.
点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也是中考考查的一个热点,重点考查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以及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或偏小的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精英家教网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为
 
(填字母,下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其化学反应类型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荐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是
 

(2)根据所学知识及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氨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用
 
装置收集氨气.(填写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集气瓶
集气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为
A和E
A和E
(填字母,下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其化学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B
,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不易溶于水
,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再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是过滤,所需玻璃仪器为
烧杯
烧杯
玻璃棒
玻璃棒
漏斗
漏斗

(2)根据所学知识及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A
,选用
D
D
装置收集氨气.(填写字母)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①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
B
B
(填字母)的量筒.
A.5mL      B.10mL      C.100mL
②往试管里装固体粉末,通常使用
C
C
(填字母).
A.镊子      B.玻璃棒     C.药匙(或纸槽)
③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B
B
(填代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集气瓶
集气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的反应装置为
A
A
(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为
E
E
.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其化学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分解反应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不易溶于水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MnO2 
.
 
2H2O+O2
2H2O2
 MnO2 
.
 
2H2O+O2

③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用图中
B
B
E
E
来组装一套实验装置,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2)根据所学知识及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A
A
,选用
D
D
装置收集氨气.(填写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的有关实验.某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长颈漏斗
长颈漏斗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  
.
 
K2MnO4+MnO2+O2
2KMnO4
  △  
.
 
K2MnO4+MnO2+O2
.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氧气不易溶于水

(3)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再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是
过滤、洗涤、干燥
过滤、洗涤、干燥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固体药品是
大理石或石灰石
大理石或石灰石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B
(填序号,下同).收集二氧化碳装置是
D
D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5)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溶液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H2S),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期末题 题型:实验题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 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其化学反应类型__________。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根据所学知识及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选用__________装置收集氨气。(填写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