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

B. 凡是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 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液体是溶液

D. 无色透明的液体是溶液

B 【解析】 A、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液体不一定是均一的、稳定的,故不一定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无色透明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今年4月,科学家在深海海底发现了大量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必需的元素―碲。碲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碲是非金属元素 B. 碲的元素符号为Te

C. 碲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2 D. 碲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 g

D 【解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知道,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碲,属于非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知道,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碲元素的元素符号是Te,故不符合题意。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以知道,左上角的数字为52,表示原子序数为5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2,故不符合题意。D.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鲁教版化学全册《第2单元 探秘水世界》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明通过化学方程式知道,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B.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C.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

D 【解析】 试题A、在水溶性中,氢气是不溶于水,氧气是不易溶于水,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氧气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强,这样使得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做法可取. B、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时,应该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做法可取. C、如果装置漏气,会出现与实际情况不一样的结果,应该查找实验装置是否漏气.做法可取. D、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相差不多,可以认为实验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溶液单元测试卷 题型:简答题

从化学走向生活,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化学的目的,请你运用所学知识简答:用洗洁精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原理是________;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原理是________.

用洗洁精是利用表面活性剂可以使油类物质在水中发生乳化作用来达到清洁的目的利用油污可溶解于汽油 【解析】 (1)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清洗衣服上的油污。 (2)汽油具有溶解功能,可以溶解衣服上的油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溶液单元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小明按教程中的家庭实验自制汽水,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镇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 )

A. 硝酸铵 B. 熟石灰 C. 生石灰 D. 食盐

A 【解析】 A、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正确; B、熟石灰溶液水温度几乎不变,故错误; C、生石灰溶于水温度升高,故不能起到制冷作用,故错误; D、食盐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故错误。故选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8届九年级3月中考适应性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题文)某课外兴趣班同学用图甲实验装置进行如下实验。(试剂均足量,假设各步反应均完全,装置可重复使用,部分夹持装置已省略,组合装置气密性良好。)

(探究一)甲组同学利用A装置制备O2,并利用制得的O2验证B中的黑色粉末是否炭粉。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为完成此实验,除用装置A、B外,还需要C装置,该装置中应盛__________(填药品名称),该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探究二)乙组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改装成了图乙装置,A装置烧瓶内储存的气体可能是CO、CO2、CH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烧瓶内气体的成分,乙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资料:CH4与CuO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一种金属单质、二氧化碳和水。

Ⅰ.装置B的玻璃管中盛入足量的CuO固体;

Ⅱ.将3.0g足量的NaOH浓溶液通过分液漏斗滴入烧瓶中,充分反应;

Ⅲ.按A→C→B→C→…的顺序连接成装置图乙,打开K1,从K1处通入氮气,再打开K2,加热B装置中足量的CuO固体,充分反应(反应前装置内空气已排尽);

Ⅳ.反应结束后,测得烧瓶中溶液的质量为3.1g,B装置中固体的质量减少了0.48g,第二个C装置的质量增加了0.18g。

(3)写出CH4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两个装置C中试剂应相同,第一个装置C中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通过数据分析,烧瓶中气体的成分是__________。

(探究三)丙组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改装成了图丙装置,实验时通入足量的CO,对“氧化铁和铜粉”混合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5)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实验的一个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

(6)最后该组同学还对玻璃管内剩余的固体按如图丁流程进行探究:

①有色溶液B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请你根据该组同学得出的实验数据,计算出固体X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③老师发现根据该组同学的数据计算出的铜的质量分数,结果偏大,请你分析该组同学在操作中存在的失误是__________。

2H2O22H2O+O2↑。澄清石灰水;Ca(OH)2+CO2═CaCO3↓+H2O。4CuO+CH44Cu+CO2+2H2O。吸收水蒸气;CO、CO2、CH4。Fe2O3+3CO2Fe+3CO2;没有处理尾气。FeCl2、HCl。26.3%。没有洗涤固体C。 【解析】 (1)A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2H2O+O2↑。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2018届九年级3月中考适应性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对安全的认识

B用“化学”眼光分析

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②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①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②柠檬酸和小苏打可自制汽水

C化学与健康

D对除杂和鉴别的认识

①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可以食用

②甲醛水溶液浸泡水产品防腐

③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

①用灼热的CuO除去CO中少量CO2

②用Ca(OH)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Na2CO3

③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涤纶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 A、①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容易产生爆炸,正确;②煤气泄漏不能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否则可能产生爆炸,错误; B、①用水灭火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正确;②柠檬酸和小苏打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可自制汽水,正确; C、①霉变的大米洗净烧熟后不可以食用,错误;②甲醛水溶液不能浸泡水产品防腐,错误;③人体缺铁会导致贫血,正确; D、①用灼热的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表示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转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请根据图形信息回答问题:

(1)参加反应的粒子数目比为______,CO分子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O2﹣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3)该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3:410CO+H2OCO2+H2 【解析】 由图可知,本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H2OCO2+H2;(1)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粒子数目比为1:1,CO分子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3:4; (2)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8,得到2个电子形成了O2-,所以O2-核外电子数为8+2=10; (3)由上述分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氧元素的核外电子数目是_________;磷元素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等质量的硫和磷中,所含原子数目较少的是_________。

8P硫(或S) 【解析】 由周期表可知,氧元素的原子序数是8,因为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氧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是8;磷元素的元素符号是P;因为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比磷原子大,所以等质量的硫和磷中,所含原子数目较少的是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