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2)t3℃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室温下,将盛有A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H4NO3固体并搅拌,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4)将t1℃时A和C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B.t3℃时,向100g 20% A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溶液质量分数为10%
C.t3℃时,等质量的A、B、C分别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最多的是A
D.升高C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1)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2)据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分析所加溶质是否能全部溶解,进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
(3)NH4NO3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据此分析解答.
(4)升高温度时,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大于C.
(5)A.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A、B溶解度均增大,无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
B.t3℃时,向100g 20% A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A的质量没变,溶液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为10%;
C.t3℃时,等质量的A、B、C分别制成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小的,需要水的质量越多,即需要水的质量最多的是C;
D.若C制成饱和溶液,升高C的温度,溶解度降低,一定有晶体析出,若C制成不饱和溶液,升高C的温度,就不一定有晶体析出.
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A=B>C;
(2)t3℃时A的溶解度是8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80g的A,所以将3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最多溶解40g,故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室温下,将盛有A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NH4NO3并搅拌,NH4NO3溶于水使溶液的温度降低,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试管中A的饱和溶液会因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而有晶体析出;
(4)升高温度时,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减小,A物质的溶解度增大,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但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C.
(5)A.将A、B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1℃升温到t2℃,A、B溶解度均增大,无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变;该项正确.
B.t3℃时,向100g 20% A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A的质量没变,溶液的质量增大到原来的2倍,溶液质量分数减小为10%;该项正确.
C.t3℃时,等质量的A、B、C分别制成饱和溶液,溶解度越小的,需要水的质量越多,即需要水的质量最多的是C;该项错误.
D.若C制成饱和溶液,升高C的温度,溶解度降低,一定有晶体析出,若C制成不饱和溶液,升高C的温度,就不一定有晶体析出.该项错误.
故答案为:
(1)A=B>C;
(2)不饱和;
(3)析出晶体;
(4)A>C;
(5)A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溶解度曲线的认识和应用,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B、黑色的氧化铜粉末与水混合加热后,形成黑色溶液
C、无色的酚酞试液滴入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酚酞变蓝
D、铁在氧气里点燃后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学校学生小亮在实验室发现一瓶盛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溶质质量分数为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中的一种.
(1)小亮查阅氢氧化钙常温下的溶解度为0.18g后,认为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
 

(2)小亮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
 
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
 

 
(填写化学式),理由是
 

(3)小亮是一位很有研究精神的学生,他为了确定该溶液的成分,继续进行下列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并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设计实验方案]方案甲:选择氯化钙溶液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方案乙:选择稀盐酸来确定该溶液的成份.
[进行实验]你愿意选择方案
 
(选填“甲”或“乙”)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
 
 
该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反思](1)有同学认为还可以用一种常见的碱溶液来确定,那么它是
 
溶液.
(2)小亮经过反思,向同学们提出如下建议,你认为合理的是
 
(填序号).
A.倾倒液体时应注意保护标签不被腐蚀  B.要有严谨的科学实验的态度 C.无法辨认的药品,直接倒掉,无需保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金属的活动性、以及铜锈蚀的条件进行了以下系列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小明按如图1所示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铝、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铝与稀盐酸刚接触时反应缓慢,一段时间后剧烈,产生气泡速率随着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2)实验二:为探究铁、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小红提出按如图2进行两步实验,即可证明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你认为其方案可行吗?
 
(填“可行”或“不可行”).
a.试管①中现象是
 

b.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三:小芳、小亮两位同学发现铜质眼镜架上出现了一些绿色的锈渍.经查阅资料得知,铜锈的化学成分是碱式碳酸【Cu2(OH)2CO3】.他们依照钢铁生锈的探究方法设计如下实验(如图3所示).请回答:
a.推测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铜锈的是
 
试管内的铜片.(填“①”、“②”或“③”)
b.小芳同学认为要弄清导致铜锈蚀的因素,还应该补充实验,如图4所示的实验,其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V1 mL 3.65% HCl溶液逐滴滴入盛有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烧杯中(图1),测量并记录溶液的pH变化(图2)和温度变化(图3).(实验中始终保持 V1+V2=50.0mL且各种溶液密度均为1.0g/mL).

(1)图2中V1=0mL时,图1中烧杯内溶液的颜色显
 
色;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图2中的pH=7时,此时滴入的HCl溶液的体积V1=
 
mL;
(4)通过该实验给出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进行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
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
C.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D.溶液由碱性转变为中性,再转变为酸性且酸性不断减弱
(5)实验中所用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将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到无气体放出为止,得到C克氯化钾,则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名称是
 
,符号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原子序数11-17元素的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请结合下图回答:

(1)1869年,科学家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原子序数为15的原子质子数为
 
,最外层有
 
电子;
(3)原子序数为11的原子形成的离子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列举两个使用硬水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