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B.海水晒盐C.潮涨潮落D.干冰升华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 解: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海水晒盐只是水分的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潮涨潮落只是水的流动形成的,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点评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已知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试计算:
①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②CO(NH22中各元素质量比是多少?
③CO(NH22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与化学反应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食品包装填充氧气--防止变质、变形
②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更快晾干-分子间有间隔
B①H2、CH4都是可燃气体--点燃前
须检验纯度
②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不断运动
C ①要积极植树造林---保护空气,减少污染
②自来水消毒剂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D ①少用塑料购物袋--有利于减少“白色污染”
②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现将3.2g甲烷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8.8g,水7.2g,则甲烷的组成中(  )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一定含有碳、氧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等体积的A、B两集气瓶内充满了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硫,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可以看到(  )
A.B瓶中有水流入B.A瓶中有水流入
C.A、B瓶中均有水流入D.A、B瓶均无水流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花园里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变大
C.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D.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许多金属单质都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当条件不同时产物也不同,
(1)铁器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生锈,铁锈中红色物质的化学式是Fe2O3
细铁丝在氧气中能发生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时生成两种产物,一种是由磁性的黑色固体,另一种是无色气体.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2)查阅资料知,铜锈的主要成分为Cu2(OH)2CO3,加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Cu2(OH)2CO3$\frac{\underline{\;加热\;}}{\;}$2CuO+H2O+CO2↑,为了确定铜锈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称取一定质量的铜锈,在玻璃试管中充分加热;
Ⅱ.将Ⅰ中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Ⅲ.将Ⅰ中生成的固体在玻璃管中再次加热,同时通入氢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Ⅱ中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Ⅲ中的现象是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为了证明Cu2(OH)2CO3中含有氢元素,应怎样改进实验?应在装置Ⅰ所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之前,先通过无水硫酸铜.
有同学认为通过上面的实验能完全确定铜锈的化学式,你不同意(填“同意”或“不同意”)该同学的观点,理由是本实验不能确定Cu2(OH)2CO3中各组成元素的质量比,故无法写出其化学式.
(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来他那就金属铜被锈蚀的化学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参照铁的锈蚀条件,依据元素守恒原理推测铜发生锈蚀的条件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接触.
上述4种情况中锈蚀最为严重的是A(填写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锂电池是指电极材料含金属锂或含锂化合物、使用非水溶液做离子导体的电池.最早出现的锂电池利用
化学反应Li+MnO2═LiMnO2提供电能.
银白色的金属锂是所有金属中最轻的一种,它的化学性质活泼,常温下就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合成氧化锂;锂还能和水剧烈反应变成氢氧化锂(LiOH),同时放出一种可燃性气体.
随着科技的发展,锂电池的应用范围逐步扩大,一类新型锂电池--锂离子电池大量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家用小电器上.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构成,正极材料(如石墨)和负极材料(如LiCoO2)均能传导电子,电解液在正、负两极之间起输运离子、传导电流的作用.锂离子电池采用一种类似摇椅式的工作原理,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间来回穿梭,从一边“摇”到另一边,往复循环,实现电池的充放电过程.
由于锂离子电池中包含的电解液多含有机物,普遍存在易燃问题,在过充、过放、短路及热冲击等滥用的状态下,电池温度迅速升高,常常会导致电池起火,甚至爆炸.因此,目前大多数数码产品都会配备相应的保护元件,当检测到电池到达满电状态,会自动切断充电电路.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和电解液构成.
(2)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采用石墨是利用了其导电物理性质.
(3)锂电池使用非水溶液做离子导体的原因是.2Li+2H2O═2LiOH+H2↑(写出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4)安全使用锂离子电池的措施有避免过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根据题目的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A中两种玻璃仪器的名称:酒精灯、试管.
(2)写出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stackrel{二氧化锰}{→}$水+氧气.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发生装置应选择A(填序号),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
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4)收集氧气可以选择装置C 或D(填序号),原因分别是氧气不易溶入水、氧气密度比空气大.
(5)如果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用装置C收集氧气,实验完毕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然后再将酒精灯熄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