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金属化学性质后,作了以下探究实验.
(1)小董将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2)小凡将锌粒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发现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小晗在思考:如果将铜粉与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是否有先后顺序?探究如下:
【提出问题】铜粉与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反应是否有先后顺序?
【作出猜想】①铜粉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②锌粉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设计实验】①小晗取一定量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放入少量的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由此推断:铜粉与硝酸银溶液没有(填“发生”或“没发生”)反应.然后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硫酸,发现无气泡产生,由此推断:锌粉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填“发生”或“没发生”)反应.
②小晗再取同样的铁粉和锌粉混合物放入较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看到溶液变成蓝色,由此推断铜粉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填“发生”或“没发生”)反应.
【分析并得出结论】综合上述实验现象可知,铜粉与锌粉的混合物放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锌粉优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反思】小晗分析得到蓝色溶液,对溶液中所含的溶质做出多种猜想,其中有两种猜想可能成立,这两种猜想是:①溶质为硝酸锌和硝酸铜;②溶质为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
(4)在探究实验后,为了测定某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他们取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10克放入烧杯中,再取60克稀硫酸分6次加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
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第5次第6次
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101010101010
剩余固体的质量 (g)9.358.708.057.406.756.75
根据上表提供的数据,求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分析 (1)根据铜能把银置换出来解答;
(2)利用差量法,把溶液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影响溶液质量的量有哪些,再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的质量关系来分析解答;
(3)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解答问题,特别是金属活动性强的尽金属能把金属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的规律;
(4)前五次每次消耗固体的质量为0.65g,所以第五次加入的硫酸被完全反应掉,比较第五次和第六次的数据可以知道,剩余固体的质量都为6.75g,即第六次加入的稀硫酸没有反应,可以据此求算出锌的质量,利用锌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求算出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
(1)铜与硝酸银反应的反应物是铜和硝酸银,生成物是银河硝酸铜,用观察法配平即可,其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
(2)把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锌能把银置换出来,由反应时的质量关系可知,每65份质量的锌可置换出216份质量的银,因此溶液的质量会减轻;
(3)【设计实验】①硝酸铜是蓝色溶液,所以依据溶液的颜色没有发生变化,由此推断铜粉与硝酸银溶液没有反应,铜、锌和银中只有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所以加入稀硫酸,发现无气泡产生,推断剩余固体中不会有锌,从而可说明锌已经完全反应;
②硝酸铜是蓝色溶液,所以依据看到溶液变成蓝色,由此推断铜粉与硝酸银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反思】由于分析得到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所以根据优先置换原则,溶液中含一定含有硝酸锌,至于是否含有硝酸银则无法确定,因此溶质可能是①硝酸锌和硝酸铜;②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
(4)比较第五次和第六次的数据可以知道,剩余固体的质量都为6.75g,可以说明该固体中锌的质量为:10g-6.75g=3.25g;
设稀硫酸中溶质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98
3.25g  x
$\frac{65}{3.25g}=\frac{98}{x}$
x=4.9g
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frac{4.9g}{50g}$×100%=9.8%
故答案为:
(1)Cu+2AgNO3═2Ag+Cu(NO32
(2)变小;
(3)【设计实验】①没有;发生;
②发生;
【反思】硝酸锌和硝酸铜;硝酸锌、硝酸铜和硝酸银;
(4)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9.8%.

点评 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并结合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汽车配件及用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序号)bc.

(2)铁易锈蚀,铁生锈的条件是与潮湿空气接触.喷漆前需将铁制品放入稀盐酸中除锈(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观察到溶液变黄,有无色气泡逸出.溶液变黄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丙烷(C3H8)是一种较为清洁环保的燃料.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丙烷属于有机物(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丙烷分子中,氢、碳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9(填最简整数比).
(3)丙烷点燃后,所发生的反应为:C3H8+5O2$\frac{\underline{\;点燃\;}}{\;}$3CO2+4H2O,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所用燃料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原因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气体.在实验室中收集一氧化氮的方法是(  )
A.排水法B.向上排空气法
C.向下排空气法D.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酒精灯;②水槽.
(2)实验室选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E (填序号,下同).
(3)查阅资料:①实验室可以在常温下将石灰石固体和稀盐酸(液态)混合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②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气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1体积CO2,CO2能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根据以上信息推测: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A~E中可以选择制取CO2的装置组合是BC.若用F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从a (填“a”或“b”)端通入.
(4)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如图是某学校师生对“MnO2催化H2O2分解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ml(密度为lg/ml)质量分数为5%的H2O2加入干燥管的球泡内,再用药匙取0.2gMnO2粉末,加在干燥的进气管的管壁上.
②点燃橡胶塞上固定的棒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到带火星的棒香立即复燃.
对该创新实验的评价,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B (填序号).
A.反应速度太慢,耽误时间
B.实验使用的药品用量太大
C.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材料及药品均易得到
D.实验现象明显,整个装置好似点燃的灯塔,趣味性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请根据下列装置并回答相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制备和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则上述装置中的AD.
(3)实验室用B和F装置均可制备CO2气体,对比于B装置,利用F装置制备气体的优点是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铁架台  b酒精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其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AC.请写出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4)如图F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有关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
A.点燃某可燃物,在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可燃物是H2
B.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后的气体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气体中没有一氧化碳
C.将活性炭放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会褪去,这说明活性炭与石蕊发生反应的缘故
D.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水蒸气、氮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石灰水、干燥剂,最后只剩下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2)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3)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Ca(OH)2+2HCl═CaCl2+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