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 )
A. 植物的呼吸作用 B. 含碳燃料的燃烧
C. 发展利用氢燃料 D. 人和动物的呼吸
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在A处不参与该循环的是C.发展利用氢燃料。 考点∶考查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 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
C. 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 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
C 【解析】试题分析:煤炉越扇越旺,是因为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从而煤炉越扇越旺,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的温度,使其温度低于着火点,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湖北省十堰市2018届九年级适应性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⑴t2℃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__;t1℃时将30g丙加入到50g水中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⑵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由该液体提纯固体丙,结晶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蒸发溶剂 B.降低温度 C.升高温度
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恰好形成的饱和溶液中含溶剂最多的是丙
B. 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乙>甲>丙
C.t2℃时,向乙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乙,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将三种物质的溶液从t3℃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
20g 70g C ABC 【解析】(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将30g丙加入到50g水中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g+50g=70g;(2)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甲,由该液体提纯固体丙,结晶的方法是升高温度;(3)A、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t3℃时,甲、乙、丙的溶解...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现有下列初中化学常用的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据此请完成以下各题:
(1)写出上图①、②两种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②_______。
(2)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_______(填字母)装置,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采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及其原因的阐述中,正确的有__________。
A.将导气管插入橡皮塞时:先用水湿润导气管,后插入橡皮塞;起润滑作用
B.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气密性;符合简捷原则
C.加热时:先预热,后将火焰对准药品所在部位加热;以免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D.加热时,看到水槽中有气泡放出,立即开始收集氧气,否则会导致氧气浪费。
(4)某同学在做氧气实验时,发现试管炸裂,造成此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 (______)
A.加热前未将试管外壁擦干 B.加热前试管未均匀受热
C.加热时将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D.反应停止时,先熄灭酒精灯
(5)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6)某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上述实验时,发现一同学不慎碰倒装满氧气的集气瓶,迅速扶起后,瓶中剩余的氧气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于是,老师让该同学重新做实验:先往集气瓶中装入半瓶水,再用排水法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发现瓶中的氧气也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①用下列方案收集“1/2集气瓶的氧气”,其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②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如何判断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本实验中,该同学收集的集气瓶内的氧气约占总体积的_______%,所以用“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来检验集气瓶中充满氧气的方法并不能保证收集到的氧气很纯净。
分液漏斗 铁架台 B、E 未在试管口放棉花 AC C A a 液面下降至瓶口,有大气泡向瓶口逸出 60.5 【解析】(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①是分液漏斗,②是铁架台;(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比较纯净,所以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应选用:B、E,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4...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B. 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C. 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 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D 【解析】A、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故A不正确;B、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要加热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故B不正确;C、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中做催化剂不能改变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故C不正确;D、因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好,故D正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氧气的性质比氮气活泼,下列事实不能说明氧气比氮气性质活泼的是
A.氧气和氮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可用于炼钢,氮气常用作保护气
C.红磷在氧气中可以燃烧,在氮气中不能燃烧
D.包装食品时,为防腐充入氮气而不充入氧气
A 【解析】 试题分析:氧气和氮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无法证明氧气比氮气性质活泼。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仪器和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A. 蒸发皿 B. 研钵 C. 滴瓶 D. 坩埚
C 【解析】根据常见仪器的图示和名称可知:图中A是研钵,B是蒸发皿,C是滴瓶,D是干燥器。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物质 | 目的 | 主要实验操作 |
A | O2、CO2、N2 | 鉴别 | 燃着的木条 |
B | H2(HCl气体) | 除杂 | 依次通过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浓硫酸,收集 |
C | MnO2、KCl固体 | 分离 |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蒸发结晶 |
D | Na2CO3(NaOH)溶液 | 检验 | 取样,滴加酚酞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氧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氮气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无法鉴别,错误;B、除去氢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先用饱和的碳酸氢钠,氯化氢和它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二氧化碳是新的杂质,不能达到除杂目的,错误;C、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用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能进行分离,该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正确;D、Na2CO3、NaOH均显碱性,滴加酚酞试...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2018届九年级模拟考试(二)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工业上“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验员对每批刚生产出的纯碱产品都要进行检测,标示出各种成分的含量后投放市场。在实验室中取22g该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将其溶解,然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首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发生的反应是:NaHCO3+HCl==NaCl+CO2↑+H2O。在上述过程中烧杯中溶液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1)请你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检测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滴加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注意标明二氧化碳、盐酸质量的相应数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出22g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
纯碱Na2CO3 21.2g,NaCl 0.8g 【解析】(1)开始的45°夹角,说明加入的溶液的质量等于溶液质量增加量,说明过程中无气体或者沉淀产生.当加入73g稀盐酸时,开始放出气体二氧化碳;当稀盐酸的量达146g时,放出二氧化碳气体达最大值;以后再加稀盐酸,不再放出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 设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得到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对应的生成二氧化碳消耗的盐酸的质量为146...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