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为了测定一批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按下列步骤开展实验:首先将石灰石样品研成粉末,然后取15g石灰石粉末与溶质质量分数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与酸反应,也不溶于水),过滤、得到不饱和溶液78.6g.
(1)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盐酸的原因是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止反应的进行.
(2)求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保留到0.1%).

分析 碳酸钙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包裹在碳酸钙的表面,阻止反应的进行;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根据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 解:(1)因为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止反应的进行,所以不能用稀硫酸代替盐酸.
故填:稀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阻止反应的进行.
(2)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frac{73}{100}$x          $\frac{44}{100}$x
根据题意有:x+($\frac{73}{100}$x÷10%)-$\frac{44}{100}$x=78.6g,
x=10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frac{10g}{15g}$×100%=66.7%,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66.7%.

点评 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很广泛,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析出物质的质量差与要求的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具体的数据求解.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如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是2Cu+O2$\frac{\underline{\;\;△\;\;}}{\;}$2CuO;
(2)C的化学式为Fe;
(3)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是CuO+H2SO4=CuSO4+H2O;
(4)上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是稀硫酸过量,铁和稀硫酸反应会生成氢气;
写出产生无色气体E的反应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明和他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上一次实验后忘记塞上瓶塞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周围有一些白色固体.他们怀疑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提出猜想】①该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②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③该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变质.
【实验验证】
操作现象结论化学方程式
(1)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色酚酞变红溶液显碱性
(2)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溶液中存在碳酸根离子(或碳酸钠)Na2CO3+2HCl═2NaCl+H2O+CO2
【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根据上述实验(1)(2)可推断,猜想②正确.而小张则认为猜想③也可能正确,理由是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于是小王又设计了如下补充实验:
(1)取原溶液少量于试管中,逐滴加入BaCl2溶液至不再产生沉淀静置,分层.
(2)取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若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Na2SO4+Cu(OH)2↓.反之则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全部变质.
【反思】该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可能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OH+CO2═Na2CO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某种H2和CO混合气体,其密度是O2的一半,则H2的体积的百分含量为(  )
A.40%B.46%C.50%D.5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反应2KMnO4+□X+3H2SO4=2MnSO4+K2SO4+5O2↑+8H2O,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X前的化学计量系数为10
B.X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为1:16
C.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变化了
D.该实验发生装置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约为1:1的氮气和气体a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b;B装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装置中盛有适量的铁钉;D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关闭活塞K1、K2,将注射器中的溶液b挤入瓶中,打开活塞K1,看到B中溶液进入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B中长导管脱离液面.请回答:若b是水,则气体a的水溶液具有碱性.
(2)保持K1开启状态,并打开K2,一段时间后关闭K2,整个过程中,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D中液体进入C中,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H2SO4=FeSO4+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猜想与假设】①可能是NaOH;②可能是Na2CO3;③可能是NaOH和Na2CO3 的混合物(请补充完整).
【查阅资料】为了验证猜想他们查阅了相关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CaCl2溶液呈中性.
【设计与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小刚认为白色粉末是Na2CO3.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书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2)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他依据的化学原理是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3)小红对小军的结论提出质疑,理由是: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带着质疑,小红做了以下实验: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C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l2+Na2CO3=CaCO3↓+2NaCl.
(4)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C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CaCl2溶液换成C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写出化学方程式并简述理由不行,Ca(OH)2+Na2CO3═CaCO3↓+2NaOH.
(5)由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氢氧化钠贮存不当会导致变质,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反应的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因此氢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胃酸分泌过多的人不宜多饮碳酸型饮料,因为其中溶有较多的CO2气体,该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一种酸,该酸的化学式是H2CO3,其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向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的烧碱溶液中滴加稀盐酸,产生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所发生的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Cl+NaOH=NaCl+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