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2℃时,用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配制饱和溶液,得到乙溶液的质量大于甲
C.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1℃升温至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乙大
D.用降温的方法一定能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分类是学习化学的方法之一,下列物质按单质、碱、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空气、氢氧化钠、冰水混合物 B. 液氧、纯碱、过氧化氢
C. 氮气、熟石灰、生石灰 D. 生铁、酒精、干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两份质量相同的碳酸钙,第一份加热使其完全分解,第二份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则它们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A.第一份多 B.两份一样多 C.第二份多 D.无法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
①甲组实验中两支试管均无明显现象,乙组中的现象是:蓝色石蕊试纸变 ,镁带表面有 ,这两组实验说明 .
②丙组实验试管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③丙组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是 (填试管编号),下列实验不能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的是 .
a、测定加入另一反应物前后温度的变化:温度升高
b、测定加入另一反应物前后溶液pH的变化:pH变大
c、先向稀盐酸中滴加酚酞,再逐渐加入另一反应物,一段时间后溶液变红
d、取该试管实验后的剩余溶液滴加碳酸钠,无气泡
④为了验证盐酸具有酸的通性,丙组中还需添加的实验是:向稀盐酸中加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多角度认识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从反应物角度如图所示,甲同学往集气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U型管右边液面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他认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还须将针筒内液体换成_______(写物质名称)进行对比实验,才能说明二者发生反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成物角度
① 丙同学认为可用酚酞溶液验证二者发生反应,该方法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丁同学建议,往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_现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戊同学将氯化钡溶液换成不同类别的物质也能达到目的,该物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欲鉴别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先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B、先用燃着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C、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
D、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燃着的木条试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氯化亚铜在工业上应用广泛。氯化亚铜(CuCl)为白色晶体,微溶于水,能溶于氨水、浓盐酸,并生成配合物,不溶于硫酸、稀硝酸和醇。下图是工业制取氯化亚铜的生产流程图。
(1)已知反应①获得CuCl发生的是分解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用95%乙醇代替蒸馏水洗涤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除水以外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
(4)实验室可以用如图甲装置制备CuCl:
实验药品:铜丝20g、氯化铵20g、65%硝酸10mL、36%盐酸15mL、水。
图乙中的A、B、C三套装置均有足量的氧气生成。
①实验时通入O2的速率不宜过大,为便于观察和控制产生O2的速率,最宜选择图乙中的_____装置(填字母序号A、B、C)。
②按要求在反应装置甲中放入指定的实验药品后,发现温度计显示反应液温度明显低于室温,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黑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B混合,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加热暗紫色固体E,可同时得到A和C;无色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若将银白色金属D放在盛有C的集气瓶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F,并放出热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是二氧化锰 B、B是过氧化氢 C、C是氧气 D、E是氯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