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3.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科学课堂的精髓,借助科学实验现象如溶液颜色变化、沉淀的生产或沉淀、气体逸出等,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1)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可以直接观察现象来确认.如图甲,实验中蓝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的现象出现,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铜能发生化学反应;
(2)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可借助酸碱指示剂使反应现象外显可见.如图乙,通过观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向.本实验选用无色酚酞试液比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更合适的原因是酚酞变色时更容易观察.

分析 (1)根据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解答;
(2)根据酸碱指示剂的性质进行分析,酚酞遇碱变红,遇酸性和中性溶液不变色.

解答 解:(1)稀盐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如图甲,实验中蓝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的现象出现,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铜能发生化学反应;
(2)氢氧化钠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稀盐酸呈酸性,使酚酞试液不变色,如图乙,通过观察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现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发生化学反向.用紫色石蕊指示时,颜色变化是从蓝色变成红色,使用无色酚酞指示时,颜色是从红色变成无色,所以酚酞溶液更适合用于验证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理由是:酚酞变色时更容易观察.
答案:
(1)蓝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
(2)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的;酚酞变色时更容易观察.

点评 本题考查了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除去杂质(在括号内)选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A.CO气体(CO2)→通入NaOH溶液中
B.NaCl固体(泥沙)→加水溶解、过滤、蒸发
C.KCl溶液(K2CO3)→加适量稀硫酸
D.Cu粉(Fe)→用磁铁吸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
A.ClB.O2-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1.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目前世界上生成的镁60%来自于海水.分离出食盐的海水称作苦卤水,其中含有丰富的MgCl2.工业上以苦卤水为原料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如图:

(1)写出沉淀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MgCl2+Ca(OH)2═CaCl2+Mg(OH)2↓.
(2)Y与Z反应后的产物溶于水可得X溶液,从而实现了Y的循环利用,则Z的化学式为H2,X溶液的名称是盐酸.
(3)烘干后得到的MgCl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氯化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2015年浙江籍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若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她提取的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关于C15H22O5,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分子的质量为282克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碳、氢和氧元素属于金属元素D.碳、氢和氧原子个数比为15:2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
B.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
D.氢氧化钾溶液、石灰水都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是因为它们都含有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15.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工业上却可用CO2来制备甲醛等物质,“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如可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其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用NaOH溶液“捕捉”CO2的化学方程式是2NaOH+CO2=Na2CO3+H2O;
(2)“反应分离”环节中,分离物质所采用的基本操作是过滤;
(3)此化学工艺流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粗盐提纯的步骤可简单的概括为:溶解-过滤-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前需要查阅资料,了解食盐在室温时的溶解度
B.粗盐若未能充分溶解,则实验结果中食盐的含量将偏低
C.过滤后得到的滤渣是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D.蒸发时需将滤液全部蒸干再停止加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绿色生活”是一种能源、环保的生活理念,下列行为中符合该理念的是(  )
A.随着丢弃旧电池B.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C.将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水池中D.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