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5.Cl-和Cl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所以属于同种元素,但由于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其化学性质不同.

分析 依据元素的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决定,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分析解答;

解答 解: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Cl-和Cl是同种元素,所以其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而Cl-和Cl多1个电子所以两者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两者的化学性质不同;
故答案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同种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点评 本题考查了原子和离子相互转化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掌握同种元素的特征和原子离子的转化方式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还是合成纤维、塑料、橡胶的重要原料.乙烯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其化学式为C2H4,容易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与空气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1)乙烯的物理性质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
(2)在实验室中,若要收集乙烯气体可用排水法.
(3)请根据所给乙烯的化学式,写出其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乙烯这种物质;②表示1个乙烯分子;
③表示乙烯由碳、氢元素组成;④表示1个乙烯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4)写出乙烯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4+3O2$\frac{\underline{\;点燃\;}}{\;}$2CO2+2H2O.
(5)根据乙烯的化学性质,在生产、运输、贮存乙烯时应注意严禁烟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原子核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电子和质子B.质子和中子
C.质子D.由质子、中子、和电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
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2 H2O;  乙 CO  H2O;  丙 NH3CO2 H2O;   丁 CO2 CO  H2O.
你认为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而反应前不含氮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生成氨气.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否.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空气中含有CO2和H2O(干扰对产物的鉴别).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丁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氧气充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色火焰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某元素在其氯化物和硫化物中均显+4价,已知其氯化物与硫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77:38,又知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提示:例如NaCl、Na2S分别是钠元素的氯化物和硫化物),试求:
(1)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该元素的名称和元素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黄光,放热,有黑烟
B.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珠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蜡烛上方飘出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是制作油条和油饼时常用的膨松剂,化学兴趣小组对这两种膨松剂受热后的产物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1、碱石灰是氢氧化钠固体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氨气反应.
2、碳酸氢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钙或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有沉淀产生.
3、碳酸氢盐易溶于水
【进行实验】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夹持仪器略去).

实验操作主要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连接好装置,关闭K1,打开K2,微热左侧双层试管;AC中出现气泡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打开K1,关闭K2,停止加热.A、B烧杯中的导管内均形成一段稳定的液柱.
在试管中加入两种膨松剂,打开K1,关闭K2,点燃酒精灯加热双层试管;内层小试管中白色固体明显减少,A、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均有二氧化碳生成.
关闭K1,打开K2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碳酸氢铵分解有氨气产生.
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内层小试管中固体消失,外层大试管中仍有固体残留.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均是受热易分解.
【实验反思】
(1)根据实验结果,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与碳酸氢铵相比,碳酸氢钠更适宜作食品蓬松剂,其理由是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会产生氨气,有刺激性的气味,且会污染空气.
(2)为了确定外层大试管内残留的该固体中有Na2CO3,接下来应进行实验是取少量残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合理即可),产生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从你学过的物质中选择合适的物质的化学式填空.
(1)有还原性的气体化合物是CO;
(2)可用作干电池电极材料的是C;
(3)能支持燃烧的气体是O2
(4)汽水中含有一种酸是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