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X既能与Y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X | Y | Z | |
① | CO2 | Ca(OH) 2溶液 | H2O |
② | H2 | O2 | CuO |
③ | Ba(NO3) 2溶液 | 稀硫酸 | Na2CO3溶液 |
④ | Fe2O3 | CO | 稀盐酸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X既能与Y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D.①②③④。 考点∶考查物质的性质。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1燃烧与灭火 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灭火方法与隔绝氧气无关 的是( )
A.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B. 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C. 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 D. 贵重设备失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 【解析】 A、用灯帽盖灭酒精灯,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灭火,错误;B、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灭火,错误;C、森林大火时设置一条隔离带,采用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的方法,正确;D、贵重设备失火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采用隔绝氧气或空气进行灭火,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3.2组成物质的元素单元检测题 题型:填空题
氮分子(N2)中的氮原子和氨气分子(NH3)中的氮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7,即N2和NH3两种物质都含有________ 元素.
氮 【解析】 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氮分子(N2)中的氮原子和氨气分子(NH3)中的氮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7,说明具有相同的元素﹣﹣氮元素.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仁爱版上册化学 5.1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单元检测题 题型:填空题
如图所示是有关水的两个重要实验.请填空:
(1)实验I中水发生了 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下同)变化,实验Ⅱ中水发生了________变化.
(2)实验I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本身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下同)发生变化,水分子间的间隙________变化.
(3)图为水通电后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 ”和“
”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________(选填A、B、C、D),你推断的依据是________。
(4)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选填A,B,C,D)
(5)该反应的化学反应表达式为________试管________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当a中气体的分子数目为n时,b中气体分子数目为________ (提示:相同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和分子个数成正比)。
(6)电解水实验时水中加氢氧化钠或硫酸钠的目的是 ________
(7)用然着的木条检验气体时负极的化学反应表达式________;点燃该气体前要________。
物理 化学没有有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没有改变DH2O H2+O2b0.5n增强水的导电性H2+O2 H2O检验气体纯度 【解析】 (1)实验1是水的蒸发装置,水在蒸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的生成,是物理变化,实验2是水的电解装置,水通电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2)实验1是物理变化,在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没有发生变化,而水分子的间隙发生了变化;(3)由质量守恒定律的可...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仁爱版上册化学 5.1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①碳循环②氧循环③水的天然循环,上述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 D. ①③
C 【解析】 ①碳循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需要原子重新组合,②氧循环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需要原子重新组合,③水的天然循环过程中水分子本身不变,故不需要原子的重新组合.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仁爱版化学上册6.3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单元检测题 题型:科学探究题
小明陪妈妈到医院输液体,不小心将护士手中的盘子打翻,其中的棉球落在了小明的白衬衣上,白衬衣上立即出现了一大块紫黑色痕迹.为找到去掉白衬衣上痕迹的最好方法,几位同学进行讨论,提出了以下方案进行实验:①用水洗②用酒精洗③用汽油洗④用四氯化碳洗⑤用肥皂水洗⑥用淀粉液洗
(1)你认为留在衬衣上的紫黑色物质是________;
(2)为使实验结果准确,你认为该实验中需控制的实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三点)
(3)小明将浸有碘的白布条分别放入几种溶剂中进行实验,结果⑤⑥几乎完全褪色;②略带 颜色;③④略微变色;①几乎不变.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一位同学对上述方案中的实验②提出质疑,认为碘酒的配制已证明碘易溶于酒精,为什么实验②的效果不理想呢?是否与酒精纯度有关?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这一猜想是否合理:________
碘单质白布条与白衬衣上的布料一样所浸碘的量一样所处的环境(周围温度)一样小明的衣服用肥皂水或用淀粉液洗效果都很好将无水酒精和水按不同比例配比(体积比)进行同样的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现象。如果溶解碘用无水酒精的效果不如用含少量水的酒精效果好,则说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能力和酒精的浓度有关 【解析】 (1)固体物质呈紫黑色,且出现在医院,因此考虑是用来消毒的碘单质; (2)做实验时,要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仁爱版化学上册6.3物质的溶解性的改变单元检测题 题型:单选题
当溶液被水稀释时,如温度不变,则下列诸量保持不变的是( )
A. 溶液的质量 B. 溶剂的质量
C. 溶质的溶解度 D.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C 【解析】 A、溶液的质量增加,故A错误; B、溶剂的质量增加,故B错误; C、由于温度不变,因此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故C正确; D、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数变小,故D错误; 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仁爱版上册化学5.3化学方程式单元检测题 题型:填空题
人类是生活离不开水,某生活污水主要含有碎菜叶、碎塑料薄膜、泥沙、氯化钠和碳酸钠等物质.现欲将其经去渣处理后作为清洗厕所的用水.请问:
(1)捡掉污水中的碎菜叶、碎塑料薄膜等较大的固体后,可对污水进行________操作除去其中捡不掉的固体物质;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再利用的目的是________;
(2)①试剂A的化学式是________,试剂A加入过量的作用是________;
②写出步骤Ⅱ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如果步骤Ⅰ先加入试剂B,步骤Ⅱ加入过量试剂A,也能达到检验氯化钠的目的,理由是________.
过滤节约水资源HNO3除净碳酸钠NaCl+AgNO3═AgCl↓+NaNO3碳酸银沉淀能溶于硝酸,氯化银沉淀不能溶于硝酸 【解析】 (1)除去其中检不掉的固体物质即对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形成的混合物进行分离,分离操作自然应为过滤;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再利用是一水多用,可节约水资源; (2)经①处理后的水中含有氯化钠和碳酸钠等可溶性物质,为避免碳酸钠对氯化钠检验的影响,实验中应先加入对后面...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仁爱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化石燃料的利用 单元检测题 题型:填空题
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煤 石油 天然气 【解析】 化石燃料也称矿石燃料,其包括的天然资源为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是由死去的有机物和植物在地下分解而形成的,是不可再生资源。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