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8.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常温下,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和收集较纯净的氢气,请选择一套实验装置(操作时相对比较方便,能随开随用.)FD(填序号,下同).
(2)实验室现在要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应该选择的装置是BGC或FGC.此外,CO2也可以用碳酸氢钠(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来制取,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若用此法来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判断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木条放置于瓶口,木条熄灭则已经满了.
(3)用高锰酸钾制取O2,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在试管口放一团膨松的棉花;反应过程中氧原子的利用率(即氧原子转化为氧气的效率)是25%(或1/4).
(4)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②③④①(填写选项序号).
①烘干    ②溶解    ③过滤    ④洗涤
(5)把(4)中滤液蒸发结晶可得到锰酸钾晶体,在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飞溅.

分析 ①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均可选出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
②二氧化碳的验满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观看木条是否熄灭的方法;
③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反应过程中氧原子的利用率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氧原子的个数求出,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要回收二氧化锰,可利用二氧化锰和锰酸钾的溶解性不同分离混合物;
④蒸发结晶时为防止液滴向四周飞溅,可用玻璃棒搅拌;

解答 解:
(1)用锌和稀硫酸制氢气应选择固液常温性发生装置,又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且难溶于水,所以发生装置可选B或F,操作时相对比较方便,能随开随用可选用F;收集装置可选D或E,为收集到较纯净的氢气应选择排水法收集.故选F;D.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但若用碳酸氢钠加热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即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发生装置应选固体加热型.
故选CaCO3+2HCl=CaCl2+H2O+CO2↑;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A;用燃着的木条放置于瓶口,木条熄灭.
(4)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根据高锰酸钾分解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参加反应的氧原子8个,生成物中氧气中氧原子数只有2个,所以氧原子的利用率为2÷8=25%.
故答案为:在试管口放一团膨松的棉花;25%(或1/4).
(5)高锰酸钾完全分解后剩余物中只有二氧化锰和锰酸钾,而二氧化锰不溶于水,锰酸钾溶于水,所以可以利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然后进行洗涤干燥即可,故选②③④①.
(6)蒸发时为防止液滴向四周飞溅,所以要用玻璃棒不停的搅拌,故答案为: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飞溅.
答案:
(1)FD
(2)BGC或FGC   2NaHCO3 $\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A   用燃着的木条放置于瓶口,木条熄灭则已经满了.
(3)在试管口放一团膨松的棉花  25%(或1/4)
(4)②③④①
(5)搅拌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飞溅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原理和装置选择,同时进行类比训练和知识延伸,与混合物的分离联系起来进行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所示是镁带燃烧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坩埚钳,b石棉网;
(2)在这个实验中b所起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落下来烫坏实验台,实验需要而图中没有画出来的仪器是酒精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葡萄糖(C6H12O6)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请你根据葡萄糖(C6H12O6)的化学式计算并填空:
(1)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2)葡萄糖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
(3)葡萄糖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4
(4)葡萄糖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3.3%(精确到0.1%)
(5)18克葡萄糖中含氧元素的质量为9.6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②实验室制CO2CaCO3+2HCl═CaCl2+H2O+CO2↑;
③通电分解水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④锌和硫酸铜溶液Zn+CuSO4═ZnSO4+Cu;
⑤氢气还原氧化铜CuO+H2$\frac{\underline{\;\;△\;\;}}{\;}$Cu+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物质的变化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快慢.下列做法是为了控制化学反应变慢的是(  )
A.某些食品密封包装时充入氮气B.用较浓的食醋除水垢
C.煤燃烧时向煤炉中不断地鼓入空气D.面团发酵时放在温热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医学上经常用硫酸亚铁糖衣片给贫血患者补铁.某兴趣小组对这种糖衣片产生了兴趣,打算对药片的糖衣所起作用等问题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硫酸亚铁糖衣片中糖衣的作用是什么?
【查阅资料】(1)亚铁离子遇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易被氧化成铁离子;
(2)亚铁盐溶于水时,会水解产生少量氢氧根离子而产生Fe(OH)2沉淀.
(3)硫酸亚铁晶体加热会失去结晶水,高温会继续分解产生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提出猜想】药片糖衣的作用除了包装药物外,还可能是隔绝空气,防止药品变质.
【探究一】利用废水回收铜,制备硫酸亚铁晶体并观察其在空气中的变化推断糖衣的作用.

(1)固体甲中含有的物质是Fe、Cu;红色固体是Cu;溶液乙中溶质是Al2(SO43、FeSO4
(2)写出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Cu+FeSO4 ;检验步骤①向废液中加入A是否过量的方法是再滴加稀盐酸看是否有气泡;实验中硫酸亚铁溶液中没有浑浊出现的原因可能是步骤②稀硫酸过量;
【探究二】某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热分解研究
该兴趣小组同学称取ag硫酸亚铁晶体样品按图2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产物进行探究,并通过称量装置B质量测出x的值.
(3)①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质量增加12.6g,说明产物中有水,装置C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产物中还有SO2
②实验中要持续通入氮气,否则测出的x会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生成的部分水蒸气会在装置A处玻璃管内冷凝.
③硫酸亚铁晶体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固体呈红棕色,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则装置A中红棕色固体是Fe2O3
④小明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硫酸亚铁晶体分解还生成另一物质SO3,请你说出他这样判断的理论依据每两个FeSO4分解生成1个Fe2O3后剩余S、O原子个数比为2:5不等于1:2,他打算向装置D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小红认为此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小红这样判断的理由是SO2溶于水能够生成亚硫酸.
(4)某研究所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硫酸亚铁晶体(FeSO4•xH2O)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固体质量--分解温度的关系图如图2.
①图3中T3至T4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FeSO4$\frac{\underline{\;高温\;}}{\;}$Fe2O3+SO2↑+SO3↑.
②计算FeSO4•xH2O中的x(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提纯某KCl样品(含有少量MgCl2和K2SO4)的方案(所加试剂均过量)如下:
样品$→_{①}^{加水}$溶液$→_{②}^{试剂A}$浊液$→_{③}^{K_{2}CO_{3}}$滤液$→_{④}^{盐酸}$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和③的实验操作均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
(2)步骤②通过加入某种试剂A便可同时除去两种杂质,得到的浊液中含有Mg(OH)2和BaSO4沉淀,写出生成BaSO4的化学方程式Ba(OH)2+K2SO4═BaSO4↓+2KOH.
(3)确定步骤③所加的K2CO3是否过量的方法是:在加入K2CO3后的浊液中取少量上层澄清液于试管,然后滴加K2CO3溶液,若无白色沉淀生成(填现象),则说明所加K2CO3已过量.
(4)经过步骤④得到溶液的成分为HCl、KCl(填化学式).若要得到KCl晶体,还要进行如下操作:将溶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发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出现较多固体时(填现象),停止加热用余热使水分蒸干.此处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防止局部过热,造成液滴飞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实验室废液中含有稀硫酸、硫酸亚铁和硫酸铜,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u、Fe,滤液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Zn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对黄铜中铜和锌的含量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测定黄铜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实验原理】利用铜和锌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性质的差异,进行测定.
【实验装置】学习小组经过讨论,设计出了如下图所示两种的“测定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装置(图中固定装置已略去)
(1)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Zn+H2SO4═ZnSO4+H2
(2)实验中拟测定的量,除了向B中加入的黄铜粉末质量外,若用装置甲则要测剩余固体的质量,若用装置乙则要测排出水的体积和加入试管中的稀硫酸的体积(室温恒定且室温下气体密度已知)
(3)需检查气密性的装置是乙(填“甲”或“乙”)
【实验操作、计算及分析】
(4)先用热碱液除去黄铜表面的油污,再用水冲冼黄铜,然后再将黄铜放在稀硫酸中浸泡片刻,将黄铜放在稀硫酸中浸泡的目的是除去合金表面的氧化膜.最后用蒸馏水清洗干净,干燥,取少量研碎,并称取出两份黄铜粉末,质量均为2g.
(5)将2g试样放入装置甲的B中,由注射器A向B缓缓注入足量稀硫酸,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气体后,将B中混合物过滤,洗涤滤渣(请将此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并干燥、称得质量为1.35g,则黄铜中锌的质量分数为32.5%
(6)之后又用装置乙进行了测量,尽管计算正确无误,但得出的锌的质量分数比装置甲偏大,可能的原因为忽略了稀硫酸在试管中的体积(写出一种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