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30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图Ⅰ、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指出实验中A、B仪器的名称:A集气瓶、B烧杯.
(2)图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注射器活塞前沿置于15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活塞所对应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填序号).
(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前沿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9mL刻度处才停止.
(5)按图Ⅱ实验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最终稳定在约6mL的刻度线上.
(6)对照图Ⅱ实验,你认为图Ⅰ实验有何不足之处?(回答一点即可)

分析 (1)根据常见仪器的名称回答;
(2)根据红磷燃烧的现象分析解答;
(3)按仪器的组装→实验的进行→结论的形成分析排列;
(4)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及反应器的容积分析;
(5)根据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及反应器的容积分析;
(6)根据信息主要从环境的保护、实验的误差等方面分析解答.

解答 解:(1)A是集气瓶,B是烧杯;
(2)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3)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故图Ⅱ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③①②④.
(4)由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的$\frac{1}{5}$,红磷燃烧消耗了容积为30mL的试管内空气的$\frac{1}{5}$,也就是6mL(即30mL×$\frac{1}{5}$);所以活塞所处的刻度值为15mL-6mL=9mL;
(5)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白磷实际消耗掉的是试管30mL和注射器内15mL的氧气为(30mL+15mL)×$\frac{1}{5}$=9mL,所以活塞应停在15mL-9mL=6mL的刻度处;
(6)对照图I实验,图Ⅱ实验具有以下优点:装置始终密闭,减少实验误差,节省燃料,不污染环境,便于读数等,因此图I的缺点是:易造成实验误差(或污染环境);
故答案为:
(1)A集气瓶;B烧杯.
(2)磷+氧气$\stackrel{点燃}{→}$五氧化二磷.
(3)③①②④;
(4)9;
(5)白磷燃烧,产生白烟,活塞先向右移动,最终稳定在约6mL的刻度线上
(6)燃烧产物逸散,污染空气;实验结果不够准确;装置气密性没有 II好.

点评 此题是关于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考查,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以及相关的实验要求,属于开放型实验分析题,熟练掌握测定的原理、实验的注意事项、实验的现象等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标识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Al2O3,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某学生为了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证明甲烷中含有碳、氢元素.
实验用品:火柴、盛有甲烷的集气瓶、一个洁净干燥的小烧杯、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①点燃甲烷;
②将洁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证明甲烷含有氢元素.
③将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甲烷燃烧的火焰上方,证明甲烷含有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自然现象的过程中,存在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B.形成酸雨
C.发生沙尘暴天气D.二氧化碳等引起温室效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于“步骤III”和“步骤IV”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加入的盐酸一定不能过量
B.III中只发生中和反应
C.操作IV是蒸发结晶
D.若不考虑损失,理论上最终得到的氯化钠的质量等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1)净水时,通常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常用活性炭做吸附剂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2)许莹同学设计了电解水简易装置,其中A、B电极由金属曲别针制成.通电后的现象如图所示.与A电极相连的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为: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实验中能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2O”的现象是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4)自来水中含有少量Ca(HCO32等可溶性化合物,烧水时Ca(HCO32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这就是壶中出现水垢的原因之一.Ca(HCO32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氢钙$\stackrel{加热}{→}$碳酸钙+水+二氧化碳.符号表达式为Ca(HCO32 $\frac{\underline{\;\;△\;\;}}{\;}$CaCO3↓+H2O+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C属于混合物(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B是由分子构成的(选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frac{\underline{\;点燃\;}}{\;}$2H2↑+O2↑,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4)参加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学习和研究化学,经常要进行实验.
(1)做硫在氧气只能怪燃烧的实验时,可观察到发出蓝紫色火焰.
(2)细铁丝在氧气中点燃后,可以观察到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等现象.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一瓶纯净的气体中,木条复燃,这瓶气体是氧气.
(4)像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到紫色溶液变红色,原因是H2O+CO2=H2C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中常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原因是CO2+Ca(OH)2=Ca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