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1?江西)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事  实解  释
A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氧气有可燃性
B洗洁精可用于除油污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
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做铁丝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部预先要装少量的水
【答案】分析: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
B、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C、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D、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
解答:解:A、氧气能够支持燃烧,常常用于切割金属.故选项错误;
B、洗洁精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可以用于除油污.故选项正确;
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故选项错误;
D、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水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而炸裂集气瓶.故填: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气体溶解度与压强的关系,要掌握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减小而减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样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11?江西模拟)某化学研究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称取石灰石样品16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假设石灰石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二氧化碳不溶解).
实验序号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g
第1次2011
第2次206
第3次203.2
第4次20m
(1)第4次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m=______g
(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3)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11?江西)铝制品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但铝制品却不宜长时间盛放腌制食品.资料显示:“铝制品表面虽然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氯化钠也会破坏氧化膜的结构,加速铝制品的腐蚀.”
[提出问题]氯化钠溶液中的哪一种离子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
[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实验1实验2实验3
方   案
现   象A中铝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B中铝片无明显现象.
______
与A中的现象相同
结   论溶液中对氧化膜产生了破坏作用的离子可能是______.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片会与CuSO4溶液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验证了实验1的结论.
[反思]针对实验3,莹莹认为还应增做一个对比实验,她的方案是向B试管中再加入Na2SO4溶液,结果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可证明溶液中对氧化膜不产生破坏作用的离子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11?江西)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____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
(2)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
[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0年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中考化学模拟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1?江西模拟)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发生大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间有间隔.
(2)地震中许多原有的水源被破坏.新水源需检测和处理后才能成为饮用水.我国规定水质必须在感官性指标、化学指标、病理学指标等方面均达标方可成为生活饮用水.
①感官性指标中有一项要求为:不得含有肉眼可见物,水应澄清透明.为达到此要求,净化水时,可以通过加入絮凝剂凝聚、沉降,然后通过(填操作名称)而实现.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②化学指标中含有水源的酸碱度和硬度两项.
测定液体酸碱度用.日常生活中区分硬水与软水用.
③病理学指标中对细菌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要杀灭细菌可以向水中加入等消毒剂,也可以通过操作,既杀灭细菌,又能得到几乎纯净的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