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氢气与空气体积比 | 9:1 | 8:2 | 7:3 | 5:5 | 3:7 | 1:9 | 0.5:9.5 |
点燃现象 | 安静 燃烧 | 安静 燃烧 | 弱的 爆鸣声 | 强的 爆鸣声 | 强的 爆鸣声 | 弱的 爆鸣声 | 不燃烧 不爆鸣 |
分析 实验一:(1)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据此结合仪器B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试管先装入8mL水,集气瓶中有2mL的空气,将水排出即可;
(3)根据用不同体积比的混合气体做氢气的燃烧实验数据表,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9:1、8:2时,氢气安静的燃烧;继续增加氧气的比例,氢气发生爆炸;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0.5:9.5,不燃烧、不爆鸣;进行分析解答;
实验二:【设计实验方案】:根据硫在空气中点燃生成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操作较复杂;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硫和水不反应也不溶于水,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产生气泡分析;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化和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分析;
【交流讨论】根据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都会反应生成氧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A中的水蒸气会对实验产生干扰进行分析.
解答 解:实验一(1)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要求是随开随停,需要使用带活塞或者是止水夹的仪器组合来进行实验,同时需要让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需要用到:EI,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
(2)试管先装入8mL水,集气瓶中有2mL的空气;再用排水法,通入氢气,将剩余的水排出,这样就收集到了一试管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
(3)由用不同体积比的混合气体做氢气的燃烧实验数据表,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9:1、8:2时,氢气安静的燃烧;继续增加氧气的比例,氢气发生爆炸;氢气与空气体积比为0.5:9.5,不燃烧、不爆鸣;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除具备燃烧条件,还与可燃物的浓度(或纯度)有关;
实验二:【设计实验方案】:硫在空气中点燃生成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污染空气操作较复杂;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硫和水不反应也不溶于水,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产生气泡,该操作简单,无污染,现象明显;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变化,反应前只有钠、氧、氢元素,无碳元素,所以生成的气体不可能是一氧化碳,所以②更合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交流讨论】过氧化钠和水、二氧化碳都会反应生成氧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A中的水蒸气会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B装置不能省去,理由是: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也会生成氧气;D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
故答案为:实验一(1)EI,Zn+H2SO4=ZnSO4+H2↑;
(2)试管先装入8mL水,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倒扣在水槽中,用排水法收集氢气,将剩余的水排出;
(3)燃物能否燃烧除具备燃烧条件,还与可燃物的浓度(或纯度)有关;
实验二:【设计实验方案】:方案一,该操作简单,无污染,现象明显;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2Na2O2+2H2O=4NaOH+O2↑;
【交流讨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也会生成氧气,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明矾区分硬水和软水 | B. | 海水经过滤后直接饮用 | ||
C.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D. | 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可直接排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空气中CO2体积分数达到10%,会导致人呼吸停止,因此,二氧化碳有毒性 | |
B. | 碳燃烧可以生成二氧化碳,但该反应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
C. | 碳具有可燃性,因此常温下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 |
D. | 木炭的吸附作用比活性炭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