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如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35℃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
C.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分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比乙大;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35℃时16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不是100g;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

解答 解: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
B、35℃时16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不是100g;故选项错误;
C、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
D、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因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浙江在线2009年12月16日讯:水能灭火,可是昨天这场雨,却在一起火灾当中充当了“油”的角色--30米挂车一路撒“火种”,江南大道“电光石火”13小时!这一切都是因为一辆载有20多吨电石的大货车.电石的化学名称是碳化钙(CaC2),不可燃,是一种有机合成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水后能激烈分解产生可燃性气体乙炔(C2H2)和一种碱,释放出大量的热.请用你学过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写出碳化钙遇水后的化学方程式CaC2+2H2O=Ca(OH)2+C2H2↑.
(2)请解释这场火灾起火的原因是电石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气体,且反应放出热量,达到了乙炔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稀盐
酸中加水稀释
B、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C、加热一定量的
高锰酸钾固体
D、等质量的铁片、铝片分别与足量且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①红磷燃烧4P+5O2$\frac{\underline{\;点燃\;}}{\;}$2P2O5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2KClO3$\frac{\underline{MnO_2}}{△}$2KCl+3O2↑;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rac{\underline{\;点燃\;}}{\;}$Fe3O4
④双氧水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现三瓶无标签的无色的氧气、二氧化碳、空气、氮气,请你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用最简便的方法来如何鉴别四瓶气体.按要求写出步骤、现象、结论.
步骤现象结论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四个集气瓶中;再将澄清的石灰水分别倒入使木条熄灭的两个集气瓶中一个瓶中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一个瓶中燃着的木条照常燃烧,两个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再向熄灭的两个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时,一个瓶中石灰水变浑浊,一个瓶中没有现象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木条熄灭的是氮气或二氧化碳,不变的是空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没有变化的是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绿原酸(C16H18O9)被誉为“第七类营养素”,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分子中含有9个水分子
B.在一定条件下,可燃烧生成CO2和H2O
C.属于氧化物
D.绿原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1)1、小刚关闭K,通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B中盛放氢氧化钙溶液.
(2)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此步实验目的是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能发生反应.
(3)小丽认为:通常状态下,1体积的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试验,分别量取50mL  上述溶液放入A、B中,关闭K,通入约500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关闭K时,B中溶液无明显变化,且通入的二氧化碳体积远大于A中溶液的体积,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现有一种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为测定其含量,取一定量的该样品溶于水,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振荡,首先发生反应: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才发生反应:
NaHCO3+HCl=NaCl+CO2↑+H2O.
已知:该温度下CO2密度为1.98g/L,实验测得产生的CO2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数据如图.请计算:
(1)所加入盐酸中HC的质量分数为7.3%
(2)原样品中Na2CO3和NaHCO3的质量各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嫦娥二号”带着国人的祝福,再次执行中国“探月”之旅.“嫦娥”在升天前10小时开始加注火箭燃料四氧化二氮(N2O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四氧化二氮是由6个元素构成的
B.四氧化二氮的相对分子质量是92g
C.四氧化二氮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D.四氧化二氮分子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