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科学家除去空气中的O2与CO2得N2样品,并在相同条件下比较等体积的样品质量(m1)与纯N2质量(m2),重复多次,结果均为m1>m2,样品中含哪种气体可解释该结果( )
A.氖 B.氩 C.甲烷 D.水蒸气
AB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空气中除了含有氮气、氧气之外,还含有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除去空气中的O2与CO2得N2样品还含有稀有气体(氦氖氩等),故比纯N2质量大;答案:AB。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宁夏银川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2H:两个氢分子 B. 2SO4-2 :2个硫酸根离子
C. N2:两个氮原子 D. :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 【解析】A、2H表示2个氢原子,不能表示两个氢分子,错误;B、2个硫酸根离子表示为2SO42-,错误;C、N2表示氮气或1个氮分子,错误;D、 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州市2018届九年级中考模拟化学试卷 题型:多选题
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的锌片、铁片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B. 电解水
C. 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 用两份等质量的氯酸钾分别制取氧气
AB 【解析】A、向等质量的锌片、铁片分别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时,锌比铁活泼,锌的反应速率较快,曲线应先出现转折,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质量大,图示是锌产生的氢气质量大,错误;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不是质量比是2:1,错误;C、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铁沉淀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⑴ 在厨房里蕴藏着许多化学知识.
①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_______(填字母).
A.东台西瓜 B.庆丰鹅大腿 C.阜宁大糕 D.上冈猪头肉
②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_______(填“元素”或“原子”),身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③厨房中能用来除水垢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⑵ 汽车、高铁、飞机等已成为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
①汽车的铅蓄电池工作时,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Pb+PbO2+2H2SO4=2X+2H2O,该反应的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高铁车头的玻璃是用无机玻璃、树脂、塑料等粘合而成,能耐受强大的撞击力,这种玻璃属于___(填字母).
A.无机非金属材料 B. 复合材料 C.合成材料
③制作飞机使用了硬铝(铝铜镁硅合金),其中镁元素的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为,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___.
⑶ 同学们假日到外地游玩,亲近自然,在游玩活动中,遇到一些跟化学有关的问题,请你来解答下面的问题:
①他们准备的食品因有毒而不能食用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用碳酸钠代替小苏打除去发酵面团中的酸 B.霉变的米粉、花生、面包
C.用亚硝酸钠(NaNO2)代替食盐烹调的食品 D.食盐腌制的咸鸭蛋、咸猪肉
②他们在居住的宾馆房屋内看到一个木炭雕塑,可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CH2O)、苯(C6H6)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木炭的_______________性.
③他们看到几个农民欲将化肥硫酸铵与熟石灰混用,他们赶忙制止,其原因是_________.
BD 元素 食醋 PbSO4 B 2 BC 吸附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用会释放出氨气,造成肥效降低 【解析】(1)①A、东台西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B、庆丰鹅大腿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C、阜宁大糕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D、上冈猪头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②加铁酱油中的“铁”等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③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18届九年级第三次调研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脑黄金在医药、食品等行业中应用前景非常广阔,脑黄金的化学式为C25H51COOH.下列对脑黄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中含有80个原子
B. 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构成的
C. 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3:26:1
D.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6
D 【解析】A、1个脑黄金分子中含有80个原子,故选项错误;B、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错误;C、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26):(1×52):(16×2)=78:13:8,故选项错误;D、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12×26+1×52+16×2=396,故选项正确。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18届九年级质量调研检测(二)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同学们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
(1)通常状况下 1 体积水约溶解 1 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的 pH 约为 5.6,pH 越小,二氧 化碳在水中溶解越多。
(2)石灰石中的杂质既不和盐酸反应,也不溶于水。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设计实验) 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 pH,判断二氧化碳 在水中溶解的体积,如下图: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检查甲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关闭活塞和止水夹 K1 ,打开 K2,K3,K4 双手握住锥形瓶, 观察到_____,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打开止水夹 K1,关闭止水夹 K2 ,打开 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排尽的方法是 _____;
(4)关闭 K1 ,打开 K2 、K3 、K4 ,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 K2 、K3 、K4 ,充 分振荡丙装置,分别测得丙、丁瓶装置中溶液的 pH 为 5.5 和 6.5。分析可知,溶解的二氧化碳体积丙装置中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丁装置,乙装置的作用是 _____ ;
(5)实验结束后,装置甲反应后溶液中溶质除了氯化钙还有没有其他物质?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______
(6)实验二:用二氧化碳数字传感器测得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如图是收集的 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从图中能得息: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反思)由实验一、二分析,改进实验装置,二氧化碳能用排水法收集。能降低二氧 化碳在水中溶解性的措施③_____④_____。
CaCO3+2HCl=CaCl2+CO2↑+H2O 乙中有气泡冒出 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K1侧管口,木条熄灭,则空气已排尽 大于 除去二氧化碳中可能混有的氯化氢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则甲中溶质为氯化 钙和氯化氢 排水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比排空气法收集的二氧化碳浓度大 排水法和排空气法均不能收集到纯净的二氧化碳 将水换成热水 将水换成饱和的碳酸氢钠溶液 【解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2018届九年级质量调研检测(二)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试剂或方法 |
A | 鉴别羊毛衫的成分是羊毛还是涤纶 | 点燃闻气味 |
B | 除去 CO2 中含有的少量 CO | 点燃 |
C | 鉴别 NaOH、NH4NO3 两种固体 | 水 |
D | 除去 N2 中的少量 O2 | 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A、羊毛是天然纤维,涤纶是合成纤维,点燃后,羊毛会出现焦羽毛味,而涤纶没有,正确; B、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不能点燃,错误; C、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故可以鉴别,错误; D、氧气可以与灼热的铜网反应,而氮气不与铜网反应,故正确。故选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内蒙古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模拟考试(三)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
A.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与加入水的质量的关系
B. 向盛有氧化铜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生成氯化铜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
C. 一定量的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溶液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D. 向氯化铜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
C 【解析】试题分析:A中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溶液pH变小,但不会变成中性溶液或酸性溶液,A错误;反应开始前没有氯化铜,故氯化铜的质量应从0开始,B错误;C中锌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溶液的质量会增加,反应完全后溶液的质量保持不变,C正确;D中有加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先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故一段时间后才会生成沉淀,D错误。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聊城市莘县2018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7.6 | 2.0 | 0.2 | 0 |
反应后的质量(g) | 3.2 | X | 5.8 | 0.4 |
A. X=0.4 B. 丁一定是单质
C. 甲和乙是反应物 D. 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D 【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各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甲反应前为7.6g,反应后为3.2g,质量减少了4.4g,属反应物;丙反应前为0.2g,反应后为5.8g,质量增加了5.6g,属生成物;丁反应前质量为0,反应后质量为0.4g,质量增加了0.4g,属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乙是反应物,反应了1.6g。该反应表示为:甲+乙→丙+丁。A、乙反应了1.6g, 故X=2...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