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甲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生五氧化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 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将实验装置改进成图乙进行实验(试管a中放白磷,试管b中放红磷,烧杯热水中放少量白磷).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 解释
 1.试管a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2.试管b中红磷没有燃烧
试管b中红磷、热水中自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①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和氧气接触,②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和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乙装置与图甲装置比较,优点是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扩散,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2)小林同学指出图乙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丙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飞出,造成安全事故.
【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所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frac{1}{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frac{1}{5}$.
你赞同的预测是乙(填“甲”或“乙”),理由是白磷的量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完全消耗氧气.

分析 可燃物燃烧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做实验时,在考虑药品和装置的同时,也要考虑安全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

解答 解:因为b试管中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是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故b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温度虽然已经达到其着火点,但是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故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故填:①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和氧气接触;②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和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
(1)因为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容易扩散,对环境和人体有危害,所以本题答案为: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扩散,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2)白磷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试管内的气体受热膨胀,橡皮塞有可能飞出,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白磷的量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完全消耗氧气因此支持乙同学的预测,所以本题答案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飞出,造成安全事故,乙,白磷的量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完全消耗氧气.
故答案为:防止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现象解释
(1)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2)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①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达到着火点但没有和氧气接触,
②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和氧气接触但没有达到着火点
(1)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扩散,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2)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飞出,造成安全事故;乙;白磷的量不清楚,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能够完全消耗氧气.

点评 熟练掌握物质燃烧的条件,即是:①物质本身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助燃物充分地接触,③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同时满足上述三个条件,物质就可以燃烧;同时对于装置优越性的改进一般要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性,气密性良好,反应易操控,环境保护等方面.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
A.氮气用于食品包装B.氧气用于供给呼吸
C.天然气用于作燃料D.水银(汞)用于体温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围绕蜡烛燃烧展开探究学习.查阅资料获知:①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具有可燃性,熔点低.②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一般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1)小明同学点燃蜡烛后,用一只干燥的冷烧杯罩住蜡烛(如图5所示),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接触烧杯的手感到发烫,一段时间后蜡烛熄灭,迅速翻转烧杯,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该实验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蜡烛燃烧消耗烧杯内的氧气.

②蜡烛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③写出石蜡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stackrel{点燃}{→}$水+二氧化碳.
(2)在点燃蜡烛时,小红发现有一根烛芯蘸有食盐的蜡烛比普通蜡烛燃烧的时间长一些.请你与小红一起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食盐是否能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猜想】一定量的食盐可延长蜡烛的燃烧时间.
【实验探究】实验目的:探究不同量的食盐对蜡烛燃烧时间的影响.
【实验方案】取6支相同的蜡烛,在其中5支的烛芯周围分别放入不同量的食盐,另1支作对照实验,分别测定它们的燃烧时间.实验结果见表:
食盐质量/g00.10.50.70.91.0
燃烧时间/分钟101518232527
燃烧稳定性正常正常正常正常易灭极易灭
【实验结论】从所得实验结果可初步分析出两点结论:①食盐能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在一定的量内,食盐越多燃烧的时间越长;②食盐增加到一定的量,燃烧变得不稳定(更容易熄灭).
【实验反思】你认为此实验结果有什么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的规律是用来指导人们的生活或者生产实践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雷利是英国物理学家,他曾用下列两种方法测定氮气的密度.
方法一:将除去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空气通过烧红的装有铜屑的玻璃管,使空气中的氧气全部除去,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72g/L.
方法二:将氨气(NH3)通过赤热的装有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氮气和水蒸气,除去水蒸气后测得氮气的密度为1.2508g/L.若两次测定时的状况相同,请问:
(1)方法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H3+3CuO$\frac{\underline{\;\;△\;\;}}{\;}$3Cu+N2+3H2O;
(2)欲除去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可供选择的装置如图所示(不可重复使用),在你选择的装置中,用相应的字母表示导管口的连接顺序BAGH或者GH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家长带小孩在下水道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发生爆炸.现要探究某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
【猜想】(Ⅰ)含可燃性气体CO;
(Ⅱ)含可燃性气体CH4
(Ⅲ)含可燃性气体CO和CH4
【注】无水硫酸铜粉末为白色,遇水变蓝.
【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瓶内水倒完,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备用.
【进行实验】
步骤实验搡作实验现象结论
(1) 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无明显现象 目的是除CO2等 酸性气体.
(2)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无明显现象 目的是除去H2O.
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燃;
①用吸附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石棉贴在小烧杯内壁,再把小烧杯斜罩于火焰上方;
②用内壁粘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
?无水硫酸铜
变蓝;
?烧杯内壁变浑浊.


?证明有H2O生成;

?证明有CO2生成.
【作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Ⅱ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CO的存在,其方法是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看粉末是否变红.
【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通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百炼成钢”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水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固态时水分子是静止不动的
B.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C.由气态变为液态时水分子的质量变大
D.由气态变为液态时水分子的体积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四月牡丹开,花香溢满园”说明(  )
A.分子间存在间隔B.分子在不停运动C.分子很小D.分子由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关于下列微粒的认识,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C.酒精挥发,酒精分子发生了变化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