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现象中,不属于镁条燃烧所产生的是 ( )
A. 发出耀眼白光 B. 放出大量热 C. 产生浓厚白烟 D. 生成白色固体
C 【解析】 镁条能够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故选C。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18届九年级中考一模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
(2)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
(3)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上1.1生活与化学每课一练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食盐的用途的叙述中,应当减少其使用的是()
A. 调味用的加碘盐 B. 冬天北方人用盐腌渍咸菜
C. 制造氢氧化钠等化工产品 D. 用食盐融化道路上的冰雪。
D 【解析】 A、调味用的加碘盐应按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来进行配比,含碘的物质不能超标,故不符合题意;B、用盐腌渍咸菜时,食盐太少了蔬菜会变质,故不符合题意;C、食盐是制造氢氧化钠等化工产品的原料,若减少食盐的量,会严重影响工业生产,故不符合题意;D、食盐融化后随雪水流淌或渗入地下,会污染水源,使地表水和地下水质变咸,所以应减少使用,故符合题意。故选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测试:1.3《走进化学实验室》 题型:单选题
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 ( )
A. 放置在焰心部分被烧得最黑 B. 放置在内焰部分被烧得最黑
C. 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得最黑 D. 均匀地被烧黑
C 【解析】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和外焰,外焰的温度最高,所以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得最黑。故选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上1.2物质的变化每课一练 题型:填空题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在变化时是否__________;
化学变化的特征是:生成_______________。
生成新物质新物质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科粤版化学九上1.2物质的变化每课一练 题型:单选题
烟花、照明弹中都用到镁粉作原料,其原因是镁粉 ( )
A. 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B. 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
C. 燃烧时冒出白烟 D. 燃烧生成物是白色固体
A 【解析】 镁条能够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烟花、照明弹中都用到镁粉作原料,其原因是镁粉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年秋初三上册(人教版)化学课时同步练习: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题型:单选题
在“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现象 | 结论 |
A | 带火星木条不复燃 | 呼出气体中氧气含量低 |
B | 干燥玻璃片上有水雾 | 呼出气体中水含量高 |
C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高 |
D | 集气瓶正放 | 呼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 |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 试题A、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浓度都不够使木条复燃,说法不正确;B、水蒸气遇冷凝结,空气中玻璃片无明显变化而呼出气体有水雾,可以得出结论,说法正确;C、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使石灰水无明显变化而呼出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可以得出结论,说法正确;D、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瓶口朝上以免气体漏出,如水也是瓶口朝上,可以得出结论,说法正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同步测试:《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题型:单选题
由废弃塑料(如一次性快餐盒)带来的”白色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市向公民公开征求建议.以下建议不可行的是 ( )
A. 禁止使用塑料制品 B. 不可滥用塑料制品
C. 回收利用废弃塑料 D. 开发新型可降解塑料
A 【解析】 A、塑料制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可以减少使用,但是无法禁止使用,建议不可行;B、C、D、不可滥用塑料制品、回收利用废弃塑料、开发新型可降解塑料都可以减少白色污染,建议可行。故选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过关检测题 题型:实验题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中a管与b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
(2)实验 B 集气瓶内装满水的目的是______。
(3)实验 C 通过______现象,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
(4)实验 D 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5)下列行为,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B.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C.加强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 D.用喷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水氢气+氧气;1:2防止收集的氧气不纯量筒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其体积的1/5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集气瓶底B 【解析】 (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电解水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管中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相连的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体积的2倍,故a管与b管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2)实验 B 集...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