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有A、B、C三种元素,它们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元素 | A | B | C |
其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
A. 它们之间可形成化学式为AC的化合物
B. 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 A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原子, B、C表示的是阳离子
D. 它们之间可形成化学式为B2A的化合物
【答案】D
【解析】
A、根据A、C两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其中一种离子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另一种离子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应相等,故A、C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CA;
B、A原子的电子层数为2,B、C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故不同。
C、A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B、C表示的是阳离子;
D、根据A、B两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其中一种离子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另一种离子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A与B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应相等,故A、B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B2A;
故选: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草酸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草酸晶体(H2C2O4·2H2O)无色,熔点为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170℃以上分解。草酸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沉淀:H2C2O4+Ca(OH)2 === CaC2O4↓+2H2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装置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有气泡逸出,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
(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还有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A、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可以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B→(____)→(____)→(____)→I→D→H。
②装置I中盛有的氧化铁发生了颜色变化,欲证明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CO,乙组同学需要两次使用装置D,其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试管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加入足量盐酸 | _____,白色沉淀_____ | 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 |
B | 加入足量水 | 白色沉淀_____ | 猜想二不正确 |
C | 加入适量稀硝酸 | 白色沉淀消失 |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_____ |
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 出现大量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种人工合成的超重化学元素,元素符号为 Ts,元素名称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子数 117
B. 质子数 293
C. 相对原子质量是 176
D. 属于非金属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农业上常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某兴趣小组用纯净的氯化钠固体来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不需要的操作步骤_____(填序号)。
(2)若按如图所示要求配制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g。
(3)实验后测得溶质质量分数<16%,其原因可能是_____。(一种即可)
(4)室温下氯化钠的溶解度约为36g。若要将配制的溶液转化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较简单的方法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符号填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
(2)写出硫酸钠的化学式并标出钠元素的化合价___;
(3)2个氧原子:___
(4)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为,该微粒的符号___;
(5)含有10个电子且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___;
(6)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鉴定一包混合固体粉末,可能含有CaCO3、CuO、Fe2O3、C中的几种,对该固体充分高温加热,设计以下流程(假设下列反应均恰好完全进行),并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①可燃性气体W是氢气
②固体混合物中不可能含有CaCO3
③固体混合物肯定含有Fe2O3
④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CuO
⑤原混合物中含碳
⑥浅绿色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③⑤D. ①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E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其中A为胃酸的有效成分,B、C两种气体的组成元素相同,D为红色粉末。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利用C和D的反应原理可用于冶炼金属
B. 由B→C反应放出热量
C. A与D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E可能是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最近,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CO2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gB. 丙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3:1:4
C.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为2:1D.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