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
(2)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1)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a处最先变黑。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 温度最高。
(3)下列不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_____。
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燃烧时有少量黑烟产生
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
(4)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a、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
(5)蜡烛(足量)在如图2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3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
A.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含量最多的气体一定是氮气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小 外焰 C a 不能 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未完全散去 ACD
【解析】
(1)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填:小;
(2)蜡烛的外焰温度最高,所以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a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故填:外焰;
(3)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与水,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A.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燃烧时有少量黑烟产生、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雾都是实验时看到的,属于实验现象;故选:C;
(4)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但由于刚吹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余的其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故答案为:A;不能;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还未完全散去;
(5)A、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A错误;
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B正确;
C、蜡烛熄灭后瓶内含量最多的气体不一定是氮气,故C错误;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而且还有氧气等气体,故D错误。
故选:AC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铁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的一种金属。下列是与铁的性质有关的部分实验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______。
(2)①B中铁钉最易生锈的部位是______(填“a”“b”或“c”)。
②铝比铁活泼,但铝制品比铁制品更耐腐蚀,其理由是_______。
(3)C中刚开始无气泡产生,溶液颜色逐渐由无色变为黄色,此时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探究实验:分别用不同量的锌加入到一定量的Mg(NO3)2、Cu(NO3)2、AgNO3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以下是不同情况下对固体或和滤液成分的探究。①若向所得固体上滴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含有的金属为______。
②猜想:滤液中溶质为Mg(NO3)2、Zn(NO3)2、AgNO3,请分析该猜想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
(6)将10g黄铜放入到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为109.8g。计算稀盐酸的质量分数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 Y 形管可进行多种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一中看到的现象是酚酞变红,该实验证明了分子具有的特征是_____。
(2)实验二所示装置可以研究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在不打开装置的情况下,只需将 I 中 Y 形管_____ (填“顺时”或“逆时”)针方向倾斜,使药品接触反应,再恢复至图 示装置的角度;一段时间后,I 中 Y 形管现象是_____;I 中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了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
如图1常见仪器中,可以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______。
(2)某同学用100mL的量筒量取一定液体的体积,如图所示,回答问题:图2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______mL;该同学若要量取47mL的液体,在上面的基础上,应该用______(填仪器名称)再向量筒中加入该液体。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7mL该液体时,若仰视读数,则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______(填“大于”或“小于”)47mL。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若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按如图3放置,其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84消毒液是一种以次氯酸钠为主的高放消毒剂,呈无色或淡黄色液体,且具有刺激性气味。被广泛用于宾馆、医院、家庭等许多场所的消毒。
次氯酸钠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极强的氧化性,能够将很多物质氧化,使其变性,因而起到消毒的作用。
“84消毒液”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应避免接触皮肤,因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释时应戴手套。
漂白作用较强,对织物有漂白作用,但对彩色衣物要慎用。
要避光保存,宣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热水稀释配制。
不能和洁厨灵一起使用。
(知识链换):洁厕灵的主要成分是HCl,与“84消毒液”反应会生成氯气
,同时生成氯化钠和水
氯气是黄绿色的刺激性气体,人体吸入会引起呼吸道的损伤,对眼睛、黏膜和皮肤有刺激性。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消毒液能消毒的原因是______;
消毒液的热稳定性______
填“好”或“差”
;
消毒液与洁厕灵不能一起使用的原因是______,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收集、干燥、存放气体的装置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②
B. 实验室收集氧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③,气体从导管b进入
C. 实验室干燥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使用装置④,气体从导管a进入
D. 实验室收集的氯气和二氧化碳,均可如图⑤临时存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认识燃烧与灭火为了研究燃烧的奥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在铝片上分别放三根火柴,将其中一根去头,分别标记为A、B、
如图所示
,酒精灯放在去头的火柴A和未去头的火柴B中间,未去头的火柴C放在离酒精灯较远的位置,点燃酒精灯加热,实验时刻观察到B、C依次燃烧,过很长时间A才能燃烧,由B比A先燃烧可知不同物质的______不同,由B比C先燃烧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
将性状大小相同的木炭在下列气体中燃烧,记录现象如表所示,回答问题:
不同气体中 | 在空气中 | 在氧气中 | 在臭氧中 |
实验现象 | 红热 | 剧烈燃烧 | 非常剧烈地燃烧 |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剧烈的微观原因是______.
根据表中信息,写一条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______.
结合上述探究过程和平时所学的知识,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必须点燃物质才能燃烧;
纸张比纸团燃烧快是因为纸团里面温度低;
油田起火,可通过降低油的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
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
面粉厂要严禁烟火,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用扇子扇风可以熄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为了测定学校附近某矿山石灰石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石灰石样品与足量的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杂质不反应也不溶于水)。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 反应后 | ||
实 验 数 据 | 烧杯和稀盐酸的质量 | 石灰石样品的质量 | 烧杯和剩余混 合物的质量 |
75g | 8g | 80.8 |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g;
(2)求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宏观、微观和量的角度描述化学反应是化学特有的方式。下面是对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不同描述。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图示,图C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曲线。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变化对应的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滴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中溶质为______(填化学式);
(3)b点溶液中主要的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4)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