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5.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氧气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收集,因为氧气是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

分析 根据氧气的密度、溶解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岩盐之都”河南叶县盛产食盐.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由离子(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把10g5%的食盐溶液稀释成2%的溶液需要水的质量15g; 电解食盐水可制烧碱:2NaCl+2H2O$\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X↑,则X的化学式为Cl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在横线上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在括号内注明反应类型.
(1)磷在氧气中燃烧磷+氧气$\frac{点燃}{\;}$五氧化二磷,(化合反应)
(2)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氯酸钾$\frac{二氧化锰}{加热}$氯化钾+氧气,(分解反应)
(3)硫在空气中燃烧硫+氧气$\frac{点燃}{\;}$二氧化硫,(化合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某同学想要量取15mL盐酸,需要的量筒是(  )
A.10mLB.20mLC.50mLD.10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给下列实验仪器:①试管 ②滴管 ③酒精灯 ④集气瓶,序数填写适当的填空.
(1)使用滴定少量的溶液是② (2)使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是④
(3)使用给物质加热的是④ (4)可以反应容器的是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B.冰雪融化C.植物生长D.食物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小钦在探究蜡烛燃烧时将T形管插入蜡烛火焰的中心部位,导出气体,如图所示.
(1)发现a端玻璃管内壁有白色固体,b端能点燃,说明导出气体中一定含有石蜡蒸气和一氧化碳.
(2)a端玻璃管内壁还有水珠产生,说明蜡烛燃烧产生了H2O(填化学式),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主要成分是C(填化学式).
(3)将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分别罩在a、b两端,发现很快均变浑浊.仅凭此现象,能直接得出的结论是①②③(填序号).
①b端燃烧一定产生了二氧化碳
②蜡烛燃烧一定产生了二氧化碳
③b端和蜡烛燃烧一定都产生了二氧化碳
④b端和蜡烛燃烧都没有产生二氧化碳,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中国筹划高铁“大棋局”,国人有望乘高铁2天到达美国,请回答下列问题:
(1)高铁的车体材料可以是A、B
A.强度大、密度小、耐腐蚀的玻璃钢
B.硬度大、密度小的铝合金
C.熔点高、可塑性好的金属钛
(2)若高铁列车使用了氢氧燃料电池,则高铁列车在行驶整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3)在高铁轨道铺设过程中用到了大量的铁合金.工业上可以用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其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来炼铁,其中发生的一个反应:黄铁矿和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氧化铁和一种空气污染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S2+1102$\frac{\underline{\;高温\;}}{\;}$2Fe2O3+8SO2,该反应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由+2价变为+3价.请从经济、环保角度分析工业上用黄铁矿炼铁与赤铁矿相比其缺点是污染大气、产量低,浪费能源.(答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袁越).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如图一和如图二)

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如图三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由于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2)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ABD(填字母序号,下同).
A.天然气          B.煤             C.酒精           D.石油
(3)观察图一和图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AC.
A.1900~1910      B.1910~1940     C.1940~1980      D.1980以后
(4)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碳封存(写出一条即可)等.
(5)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
B.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C.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D.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