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探究性实验题)小强家的电线晚上出了问题,几盏电灯忽亮忽灭,忽明忽暗,爸爸说一定是电路中有接触不良的地方,他用干燥的木棍轻轻拨动屋檐下的电线,几经周折才恢复了正常.

第二天,小强帮电工师傅一起查找线路故障,它们检查了电线的每一部位,直到检查一处铜线和铝线的接口处才发现了问题,他们发现上面“长满了”灰色、绿色的粉末.师傅说:“铝、铜的接口处易生锈,问题往往出在这些地方.”小强对师傅的话半信半疑,又检查一遍,确实是铝、铜接口处生了锈,而铝铝接口处和铜铜接口处都没有生锈.这是必然还是偶然造成的?只有铝铜接口处易生锈吗?不同金属的接口处都易生锈吗?

小强想通过实验弄明白这些问题,他找到了铜丝、铝丝、铁丝和锌条,想模仿自然条件下,研究较长时间后导线接口处的生锈情况.

请你和小强一起完成下列问题.

(1)怎样设计这个实验?请写出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2)通过几个月的观察,若得出“只要是不同种金属相连接,就比同种金属相连接容易生锈”的结论,那么上面所设计的实验在几个月后出现的现象应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为避免类似小强家断电现象的发生,安装民用线路时请你给电工师傅提出建议.

(4)在你学习和生活接触到的用品中,还有类似现象发生吗(举一例即可)?对防止这类锈蚀你有何建议?

答案:
解析:

  (1)将四种不同金属两两相连接,同种金属与同种金属也相连接,共组合成10组导线接头;把它们共同放在室外某处,经过一段时间的风吹雨淋之后,再进行观察,比较它们的生锈情况.

  (2)同种金属的接口处锈蚀较轻,而不同种金属的接口处锈蚀较重

  (3)尽量减少电路中不同种金属导线相连接,并且尽量不让导线暴露在风雨下.

  (4)铁制物体上有铝制铆钉时,铆钉处易生锈;铜螺母拧在铁螺钉上时,易锈蚀在一起等.在制造金属设备时,尽量减少不同种金属直接接触.


提示:

这是一道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探究题目,必须要考虑周全,设计这个实验必须要使四种金属两两相接,同种金属也要相连接作为对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8、某实验探究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需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

(1)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
ADB
(填字母).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3)实验室制取CO2
不能
(填“能”或“不能”)将稀盐酸换成浓盐酸,理由是:
因为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使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

(4)该小组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时,发现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的现象,为探究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四位同学分别设计出了下列4种实验装置,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相关的探究报告:
①如你选择装置(1)来完成该探究活动,请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
液体几乎充满试管
.试分析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气压减小,液面上升

②小华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认为上述实验均无法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确已反应,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
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可能也产生相同的现象

③为了回答小华同学的质疑,请你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设计一个实验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采用与此题装置(1)相同的装置,用水代替氢氧化钠进行相同的实验
.(可图示说明)
(5)他们还想通过探究活动验证二氧化碳气体具有“温室效应”,请帮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可图示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溶液…
【预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Cr  Al  Cu        ②Al  Cr  Cu    ③Al  Cu  Cr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
方案
实验
现象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
无现象
无现象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 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 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铝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铝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快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强到弱的相对位置关系是
AlCrCu
AlCrCu
【回答问题】
(1)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
除去金属表面氧化物

(2)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r+H2SO4=CrSO4+H2
Cr+H2SO4=CrSO4+H2

(3)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
无法比较铬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无法比较铬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4)小东思考后认为用铝片、铬片和硫酸铜溶液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你能写出小东设想的实验方案吗?请简要的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注意:若答对这小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铝片和铬片分别置于两只试管中,向其中分别加入相同的硫酸铜溶液
将铝片和铬片分别置于两只试管中,向其中分别加入相同的硫酸铜溶液
铝片表面很快出现紫红色的固体,铬片出现紫红色固体较慢
铝片表面很快出现紫红色的固体,铬片出现紫红色固体较慢
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是Al、Cr、Cu
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是Al、Cr、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上图3为歼﹣15飞机在辽宁舰上起飞。

(1)铝合金用于制造飞机的外壳,铝合金材质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装前的辽宁舰舰身锈迹斑斑,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为了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金属。小明为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设计了如图4的两个实验:

①实验一中,小明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二中,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可证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辽宁舰的建造耗费了大量的钢材。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图5所示装置模拟炼铁的化学原理,并测定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装置气密性良好,CO2被充分吸收,氧化铁反应完全且赤铁矿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称重赤铁矿样品的质量为Wg)。

①装置A中生成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要测定该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需要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对本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设计实验证明锌、铁、铜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亳州市风华中学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 CrSO4)溶液…
【预测】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①Cr  Al  Cu        ②Al  Cr  Cu    ③Al  Cu  Cr
【实验过程】取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薄片,用砂纸打磨光亮.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实验
方案
实验
现象
铬片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变蓝色.    铝片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结论铬能和稀硫酸发生反应,反应速率较慢.铜不与稀硫酸反应   
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由强到弱的相对位置关系是   
【回答问题】
(1)用砂纸打磨金属片的目的是   
(2)实验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小东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燕认为不可行,理由是   
(4)小东思考后认为用铝片、铬片和硫酸铜溶液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你能写出小东设想的实验方案吗?请简要的写出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注意:若答对这小题将奖励4分,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