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每年五、六月份,人们在桅子花树旁会闻到怡人的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

 

A.

分子很小

B.

分子分裂成原子

 

C.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

分子之间有间隔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

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

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桅子花中含有香味的分子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所以人们能闻到香味.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质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根据图中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在__ _℃时,A、B两种物质溶解度相同。

(2)t2℃时,100 g水中溶解____g A物质恰好达到饱和,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若要把该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应加水____g。

(3)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其他条件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是__ 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无色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

 C.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D.20%的蔗糖溶液的浓度比10%的蔗糖溶液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编号):

A.水              B.一氧化碳       C.武德合金     

D.硝酸铵          E.干冰           F.肥皂水              

⑴制电路保险丝      ▲     ;    ⑵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是    ▲     

⑶最常见的溶剂是         ;    ⑷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  

⑸可用作人工降雨     ▲    ;    ⑹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A、D为固体且组成元素相同,A为紫黑色;X、F为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E为产生温室效应的常见气体,Y是红色的金属。请回答:

⑴写出化学式:B    ▲   ,Y       

⑵C在反应③中起            作用。

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⑤                 

⑷反应⑥在催化反应室中进行,且发生多个反应,如Ⅰ和Ⅱ,请推断完成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

Ⅰ CH4+2H2O          CO2+4H2     Ⅱ C+  ▲             2CO            

⑸若将合成气中两气体按分子数之比为1:1进行化合(原子利用率为100%),可合成多种有机化工产品,写出其中一种可能产品的化学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熟石灰可用于改良碱性土壤

B.

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C.

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

盐酸可用于金属除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8年奥运会“祥云”火炬中燃料燃烧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体现了“绿色奥运”的理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xH8+5O23CO2+4H2O,则x的数值是(  )

 

A.

1

B.

2

C.

3

D.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不对应的是                             (    )

A.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常温下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   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C.稀有气体能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稀有气体在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D.干冰可用做制冷剂—— 干冰升华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  )

A.煤炭直接燃烧                      B.秸秆焚烧还田

C.开发清洁能源                      D.提倡多开汽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