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C、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成溶液,容易被人体吸收
D、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A、溶液可以有颜色;
B、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考虑;
C、根据营养成分被消化易吸收的形式考虑本题;
D、根据饱和溶液浓度的比较方法考虑.
解答:解: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故A说法错误;
B、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析出晶体后的溶液说明已经不能继续溶解该溶质了是饱和溶液,故正确;
C、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成溶液,容易被人体吸收随着血液循环被运送到身体各处,故C正确;
D、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故正确.
故选A.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饱和溶液的定义,在溶液中两物质反应速度最快,在同一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人体健康离不开营养元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B、老年人缺钙会骨质疏松,容易骨折
C、缺碘会导致人的甲状腺肿大
D、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越多越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
①铜和稀硫酸 ②石灰石和盐酸 ③氯化钠和水 ④氧化钙和水.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几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A、昆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不会造成滇池水质污染
B、废旧金属的回收利用,不仅可以节约金属资源,还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化石燃料中,煤充分燃烧就不会污染空气
D、“白色污染”通常是指白色建筑垃圾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根据我们学过的化学知识填空.
(1)人们常说:“高原缺氧.”这里的氧是指
 
(填化学式);
(2)生活中可以采取
 
区分软硬水,可以通过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Fe2O3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可以用稀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是
 

(4)医用0.9%的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5)常用于充填气球的稀有气体是
 
(填化学式);
(6)将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呈
 
色,升高温度,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填“增大”或“减小”);
(7)水果飘香,从分子的角度解释是因为
 

(8)现有5种物质:①浓盐酸 ②烧碱 ③食盐 ⑤浓硫酸 ⑥铁.把它们长期露置在空气中,其中质量减少的是
 
(填序号,下同),发生化学变化且质量增加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袋化肥标签的部分说明,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化肥属于氮肥
B、该袋化肥的含氮量是50kg×16.O%
C、该化肥属于复合肥料
D、碳酸氢铵由四种元素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请根据你所学化学知识按要求填空:
(1)“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农作物生长需求量较大而土壤中又常缺乏的三种营养元素是
 

(2)胃酸过多时,可服用小苏打来治疗,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基本类型是
 

(3)我市是我省最大产煤区.煤矿管理不严有时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瓦斯的主要成分与天然气相同,写出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请你说出矿井中瓦斯爆炸的三个必须条件条件:瓦斯浓度达到爆炸浓度,足够的
 
、火源(或火星、明火、温度达到着火点).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形成“酸雨”的空气污染物是
 
冬温季燃煤取暖需防范煤气中毒,写出产生该有毒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由红色粉末A(纯净物)开始的一系列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无色液体E中的溶质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常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在气体K中点燃固体H的细丝时,H剧烈燃烧,火星四射.试回答:

(1)写出指定物质的化学式:B
 
、J
 
、L
 

(2)写出A与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写出按下列要求推导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无机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其相对分子质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