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破布捣烂(造纸) B. 活字排版(印刷) C. 烟花燃放(火药) D. 航海导向(指南针)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人的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需要能量.下列食物主要提供能量的是( )
A. 蔬菜 B. 牛奶 C. 水 D. 大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山东省潍坊新华初三化学(上)10月份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 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 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海安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一)如图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二)如图2、图3。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图2、图3采用___________实验的方法,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__________有关。
(实验方案三)如图5
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
过一会儿后,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氨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______(选填“快”或“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海安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5月9日,2机构发布等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
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则
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118 B. 176 C. 294 D. 4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所含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写名称);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名称);
(4)通过“铜绿”性质研究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①向“铜绿”中加入稀盐酸,可以发现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绿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变成________________色。
②加热“铜绿”,可以发现绿色粉末变成________色,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过滤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时,液面不得超过滤纸边缘
B. 为了方便操作,实验中直接将浑浊的天然水倒入漏斗中
C. 为了防止液体从漏斗口流出,滤纸边缘应超过漏斗边缘
D. 为了防止污染漏斗,漏斗下端应处于烧杯中央而不能与烧杯内壁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 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C. 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D. 把块状固体投入直立的试管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