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破布捣烂(造纸) B. 活字排版(印刷) C. 烟花燃放(火药) D. 航海导向(指南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人的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需要能量.下列食物主要提供能量的是( )

A. 蔬菜 B. 牛奶 C. 水 D. 大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山东省潍坊新华初三化学(上)10月份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前,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着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 先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再开始加热

C. 收集O2后,将集气瓶移出水槽,然后盖上玻璃片

D. 停止加热时,先熄灭酒精灯,再移出导气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海安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方案一)如图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二)如图2、图3。

图中无色透明塑料瓶的材质、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瓶内用细线固定有用滤纸折叠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的小纸花,小纸花上都均匀喷有酚酞溶液,按照图4的操作方式分别用注射器向图2和图3的塑料瓶中同时注入5滴浓氨水,然后将针孔处密封,再将两个塑料瓶分别同时放入等体积的冷水和40℃的热水中。

图2、图3采用___________实验的方法,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__________有关。

(实验方案三)如图5

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

过一会儿后,从图5中观察到有白烟产生且位置偏右,说明氨分子运动的比氯化氢分子运动得______(选填“快”或“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海安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理科综合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5月9日,2机构发布等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元素的核电荷数为118,相对原子质量为294,则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 118 B. 176 C. 294 D. 4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综合题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中所含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写名称);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自然界中最坚硬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写名称);

(4)通过“铜绿”性质研究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现象:

①向“铜绿”中加入稀盐酸,可以发现产生大量________________,绿色粉末逐渐消失,溶液变成________________色。

②加热“铜绿”,可以发现绿色粉末变成________色,试管壁上有水珠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过滤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倾倒液体时,液面不得超过滤纸边缘

B. 为了方便操作,实验中直接将浑浊的天然水倒入漏斗中

C. 为了防止液体从漏斗口流出,滤纸边缘应超过漏斗边缘

D. 为了防止污染漏斗,漏斗下端应处于烧杯中央而不能与烧杯内壁接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实验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   B. 给烧杯加热时,要垫上石棉网

C. 使用酒精灯时,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 D. 把块状固体投入直立的试管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