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4.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合理的是(  )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方法
A铁粉铜粉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
BNaCl溶液NaOH溶液 加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
CCaCl2溶液稀盐酸加过量碳酸钙,过滤
DCaOCaCO3加入适量稀盐酸,过滤
A.AB.BC.CD.D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NaOH溶液不能与CaCl2溶液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C、稀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CaO和CaCO3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C.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通过实验测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研碎和100g稀盐酸(足量),放入烧杯中,在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五次称重(假设反应匀速进行;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烧杯的质量为25g.)记录数据如表:
反应时间/s0306090120150
烧杯和药品质量/g一定量137.8135.6m134.5134.5
不考虑实验过程中的质量损失,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反应时间30s-60s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2 g,表中的“m”为134.5 g;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至0.1%,下同 )
(3)假设石灰石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试求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物质的变化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快慢.下列做法是为了减慢化学反应的是(  )
A.用较浓的食醋除水垢
B.实验室制取氧气时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C.将食物放入冰箱中保存
D.烧煤时煤块粉碎成煤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宁和小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呢?小宁设计了如图所示三个实验,请你、小宁和小明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Na2CO3 属于盐(填“酸”“碱”或“盐”).
(2)实验甲的目的是为了探究Na+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实验乙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实验乙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酚酞试液中就有水分子(或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4)实验丙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后,振荡,红色消失(填“消失”或“不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了白色沉淀(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由实验甲、乙、丙得出结论:溶液中的CO32-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5)小明同学在和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CO32-与H2O发生反应产生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打开装有浓盐酸试剂瓶的瓶塞,瓶口上方有白烟产生
D.把洁净的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中,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浅蓝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石油分馏
B.
     灯泡通电发光
C.
   湿衣服晾干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用“”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如图是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
(2)此变化中参加反应的氢分子与氧分子的个数比是2:1;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C变化的实质是在点燃的条件下,氢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水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用化学符号表示:
(1)硅原子Si;           
(2)2个氢氧根离子2OH-
(3)五氧化二磷P2O5;           
(4)人体缺少Zn元素会患侏儒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CO和X的混合气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5%,则X是下列气体中的(  )
A.CO2 B.NO2 C.N2O3D.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