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Fe、Cu、Al是人类使用广泛的三种金属.
(1)人们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纯金属,这是因为合金具有更多优良性能,例如钢比纯铁硬度大(填“大”或“小”).
(2)现有Fe、Cu、Al这三种金属,可选用其他一种试剂来验证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FeSO4+2Al=Al2(SO43+3Fe(写一个即可).
(3)稀硫酸和稀盐酸都能除铁锈,写出稀盐酸与铁锈主要成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

分析 (1)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
(2)根据铜不能和硫酸亚铁反应,铝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进行分析;
(3)根据盐酸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能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合金的性质是:合金的硬度大、熔点低、耐腐蚀,因此钢铁比纯铁硬度大.
故填:大.
(2)利用硫酸亚铁溶液可以区分Fe、Cu、Al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
把铜丝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时,无明显现象,说明铜不如铁活泼;
把铝丝伸入硫酸亚铁溶液中时,铝丝表面附着了一层黑色物质,说明铝比铁活泼,因此铝比铁活泼,铁比铜活泼,铝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FeSO4+2Al=Al2(SO43+3Fe.
故填:3FeSO4+2Al=Al2(SO43+3Fe.
(3)盐酸和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能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故填:Fe2O3+6HCl═2FeCl3+3H2O.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酸的有关的化学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下列名句中没有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用化学用语填空.
(1)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臭氧分子O3
(2)氮元素显+5价的氧化物N2O5
(3)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CO2
(4)硝酸铜中的酸根离子NO3-; 
(5)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C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工业上用纯碱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备烧碱,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1)检验烧碱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的具体方法是取适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2)在室温下,将53g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与3000g澄清石灰水充分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这时所得NaOH溶液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金属及其合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统称为“五金”,在“五金”顺序中把金属铁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由弱到强的顺序.
(2)汽车车体多用钢材制造.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水和氧气接触而生锈.
(3)工业上用CO还原赤铁矿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程为Fe2O3+3CO$\frac{\underline{\;高温\;}}{\;}$2Fe+3CO2.西汉时期中国古老的冶铜方法是“湿法冶铜”主要的反应原理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稀盐酸(或稀硫酸或硫酸铜溶液).
(5)铁锅、铝锅是生活常用的炊具,如图是某锅的示意图.
①该锅含有的金属单质Fe(写化学式).
②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使油与氧气隔绝.
③铜也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CO2共同作用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甲乙两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酸碱恰好完全中和.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减小.到达C时溶液中溶质有硫酸钠,硫酸.
(3)丙同学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NaOH+CO2═Na2CO3+H2O.
(4)丁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物质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可行的是BCD
A. BaCl2      B.pH试纸      C.紫色石蕊溶液液       D.无色酚酞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提纯甲
B.将t2℃时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剂的量不变),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2℃时,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D.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水是能溶解多种物质的常用溶剂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一种氧化物
C.水汽化时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D.用明矾溶液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某化学小组查阅资料得知:在不同温度下,甲烷(CH4)可将氧化铁(Fe2O3)还原为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他们为探究甲烷与氧化铁反应后产物(黑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图1实验:

(1)按图1装置连接好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往装置中添加药品.
①向黑色粉末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黑色粉末中含有Fe.
②导管b的作用是防止滴加稀硫酸时生成的气体从分液漏斗逸出.
(2)按图2装置连接好仪器(图中夹持设备已略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往装置中添加药品,打开止水夹K通入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一氧化碳,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
①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②持续一段时间后再点燃装置C处的酒精喷灯的原因是防止CO与空气的混合气加热时发生爆炸.D装置的作用是防止E中的石灰水被倒吸进玻璃管.
③实验中观察到装置E中石灰水变浑浊,则黑色粉末中含有Fe3O4.尾气处理方法为将尾气点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