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 ||||
现象 | 酒精灯熄灭 | 收集一瓶氢气 | 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
结论 | 隔绝氧气 | 氢气难溶于水,不和水反应 | 使石蕊变红的是二氧化碳 |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
A.AB.BC.CD.D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二氧化碳制取和性质实验一体化的微型装置图。
滴入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图中1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图中2处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甲可能是单质
C.丙、丁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9:10D.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气体,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B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则A→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若C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B、C两种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则B→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若A、B、C均属于金属单质,则满足条件的A、B、C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组,用化学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直饮水机的水处理过程如图所示。
①日常生活中,可用_____区分可直接饮用水的硬度;
②炭罐的作用是_____(填选项字母)。
a.过滤 b.脱色除味 c.消毒杀菌
(2)下图1所示的实验中,可以观察到_____(选填“上层”或“下层”)蜡烛先熄灭,该实验能得出CO2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_____。图2所示实验中C中有气泡,溶液颜色_____。
(3)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物质转化图,实验室中常用CO2→CaCO3检验CO2气体,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丁是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已知甲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6的液体燃料,丙是最常见的液体;丁是石灰水的主要成分。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乙在生产或生活中的种用途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
B.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分解
C.验证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探究CO2对铜生锈是否有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上图所示装置,下面不能完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是____(填字母)
A 用③⑥制取氧气
B 用①④制取氧气
C 用②④制取二氧化碳
D 用③④制取氢气
(2)用装置B作为气体发生装置对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___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收集气体结束时,为防止试管炸裂正确的操作是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请你和小明一起进行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
I选择药品。小明对三组药品进行了研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 药品 | 实验现象 |
A |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
B |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
C |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A组药品,该组药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不选择C组药品的原因是:______。
Ⅱ选择装置。他想制取较多的二氧化碳,最好选择____(填序号)作为气体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脐橙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P(化学式为C27H30O16),可以增加体内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从而降低患心脏病的可能性。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P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10 g
B.维生素P中H的质量分数为4.92%
C.维生素P中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7:30:16
D.维生素P是由27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6个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