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S单位:g/100g水,t单位:℃)回答以下问题:

① 20℃时,A物质的溶解度 (6) (填>、=、<)B物质的溶解度。

② 20℃时,将20克A物质溶于150克水,得到的溶液是 (7)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8) 克。

③ 20℃时,将等质量的B和C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其中一个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则未溶解的固体是 (9) 。

④ 用同一种方法可以使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有晶体析出,该方法是10) 。

⑤ 将30℃时120克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需要加水 (11) g。

① = ② 饱和 165 ③ C ④ 蒸发水分 ⑤ 80

【解析】

试题分析: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图,20℃时,A物质的溶解度=B物质的溶解度

②根据溶解度曲线图,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10g,表示的是在20℃时,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A的质量为10g,故150克水中最多只能溶解15g,故将20克A物质溶于150克水,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得到溶液的质量=150克+15克=165克

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图,20℃时,B的溶解度要大于C的溶解度,故将等质量的B和C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其中一个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则未溶解的固体是C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图,A、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用同一种方法可以使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有晶体析出,不能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而应采用蒸发水分

⑤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表达式,根据溶解度曲线图,3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0g,故120克A的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为20g,抓住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可设加水的质量为x,列式为:20g =(120g+x)×10%,x=80g

考点:溶解度曲线图,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判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能用无色酚酞区别开的一组溶液是

A.稀盐酸和稀硫酸B.石灰水和雨水
C.纯碱溶液和稀氨水D.食盐水和蔗糖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事 实

解 释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不能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间有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B.空气中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C.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物质是

A.PM2.5 B.一氧化碳 C.氮气 D.二氧化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上海市松江区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一定温度下,向图1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现象如图2,则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一定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所得溶液颜色变浅

C.溶质的质量增加 D.溶质溶解度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上海市松江区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化学反应I2O5+5CO→I2+5CO2可以测定空气污染的程度,其中氧化剂是

A.I2O5 B.CO C.I2 D.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上海市金山区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根据所学知识填写:占空气体积78%的是 (1) ;会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2) ;可用于制造霓虹灯的是 (3) ;人类时刻都离不开空气,是因为空气中有 (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图中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中各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高温煅烧大理石

B.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

C.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固体CaO

D.20℃时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固体硝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