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13年3月浙江大学实验室里诞生了世界最轻的固体材料---“碳海绵”,被称为压不弯的狗尾巴草!是一种气凝胶,主要成分是石墨稀和碳纳米管(二者都是碳单质)。“碳海绵”的横空出世给世界材料科技带来辉煌前景!可用于:

(1)实心耐油海绵柱---防止海上石油泄漏

(2)单面复合布医用海绵---给病人包扎

(3)高效空气过滤网---用于雾霾天气口罩。由此请说出“碳海绵”的三条性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九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6分)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知道了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从下列八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

A、活性炭

B、铁

C、小苏打

D、石油

E、熟石灰

F、食盐

G、干冰

H、钙

(1) 可用作厨房调味品 (2) 可用于人工降雨

(3) 被誉为“工业的血液” (4) 可用于改良土壤酸性

(5) 缺少会引起贫血病 (6) 用作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初三毕业学年调研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6分)实验室现有氯酸钾、稀盐酸、二氧化锰、火柴及以下仪器:

(1)若补充一种药品 (填名称),可以制取一种气体A。若补充一种仪器 (填名称),还能制取另一种气体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将导管伸入集气瓶收集气体B时,当集气瓶中的水排完后,应在 ,小心的把集气瓶移出,正放在桌面。检验气体B时,将 插入盛有气体B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3)下图是滨滨同学绘制的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图,请帮助他补充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初三毕业学年调研测试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抽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化学实验要严格按操作要求进行,操作不当造成失败,实验现象准确获得成功,回答问题:

(1)在A中将尾气经过导管通入到酒精灯火焰上的一条优点是 __。

(2)B实验操作造成的后果是 。

(3)在C 实验中,判断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现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抽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5分)小英同学爱学以致用,来回报爱她的妈妈。请回答下列问题:

(1)她在学习时,双面使用纸张,这是她防止 环境问题。

(2)她喜欢穿纯棉的内衣裤而不穿合成纤维的,因合成纤维不具有 的性质。

(3)在“母亲节”这天,她给妈妈做了丰盛晚餐。主食:大米饭;副食:排骨炖胡萝卜、煎带鱼;为了均衡膳食她又给妈妈做了 这道菜。为了防止妈妈骨质疏松,她给妈妈喝了 饮料。在饭后清理碗碟时,她用洗洁精刷碗,因为洗洁精有 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沙区九年级下学期质量抽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酸

B.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上述物质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九年级下学期第五次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7

2.2

7.9

0.9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6.6

0

2.7

则反应后A的质量为 ;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该反应中B和D两种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4-2015学年河北省邢台市九年级中考模拟试卷理综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浓硫酸。

(1)5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

(2)3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 。

(3)加入浓硫酸后,装有甲、乙两物质的试管中固体量的变化是 。除浓硫酸外,还可以加入 物质,也会发生同样的变化。

(4)由此得出结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