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因为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所以由同种分子构成的一定是纯净物
C、因为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C和H
D、因为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纯净物可能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常见的带电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故选项推理错误.
B、纯净物不一定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也可能是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该选项的前提错误,故选项说法错误.
C、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CO2和H2O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则蜡烛组成里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研发元素,故选项推理正确.
D、离子是带电的粒子,但带电的粒子不一定离子,如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物质的微观构成、质量守恒定律、常见的带电的粒子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用化学符号表示:
(1)氧元素
 
(2)铁原子
 
(3)2个氢分子
 

(4)2个钠离子
 
(5)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过生日时,父母都会为我们买来精美的蛋糕,插上漂亮的生日蜡烛.点燃后,让我们吹灭…我们学化学的第一个实验也是观察和描述蜡烛的燃烧.图示是实验中可以完成的几个步骤,请分析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要先观察物质的物理性质,这是与平时点燃蜡烛的明显不同之处
B、由①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外焰温度最高
C、由②可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由③可证明蜡烛是固体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在煤矿的坑道里,为了防止瓦斯爆炸事故,经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  )
A、戴防毒面具
B、通风,严禁烟火
C、准备灭火器
D、过矿井前先点火检验有无天然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Fe→FeSO4
B、Cu(OH)2→CuCl2
C、CaCO3→CaCl2
D、CaCO3→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为了探究影响锌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
A、对比实验①和③,研究温度的影响
B、对比实验①和②,研究反应物接触面积的影响
C、对比实验②和③,研究温度的影响
D、对比实验②和③,研究盐酸浓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C、
      稀释浓硫酸
D、
    检验O2满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
B、氢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C、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D、一氧化碳和木炭都具有还原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学习了碱的知识后,总结出了X→Ca(OH)2→NaOH的转化关系,请根据此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X不同于其他两种物质的类别,是常用的食品干燥剂,写出X除水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Ca(OH)2→NaOH转化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该同学对“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进行研究.
他发现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表面变湿,这是因为氢氧化钠
 
.该同学将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做了如下操作:(请帮她将表格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相关化学方程式
1取上述固体于试管加水溶解,向试管中滴入适量
 


 
说明氢氧化钠已变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酚酞试液
 
(填“能”或“不能”)检验氢氧化钠变质.原因是
 

(5)分析总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这告诉我们氢氧化钠的保存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