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用煤炉取暖时关紧门窗
B.进入古井前,应先做灯火试验
C.塑料袋方便又经济,应提倡使用
D.油锅不慎着火,立即用大量的水冲灭

分析 从碳燃烧的产物方面考虑A,从二氧化碳的密度方面考虑进入洞穴或深井问题,从白色污染方面考虑塑料制品使用问题,从油与水的密度方面考虑油的灭火.

解答 解:A、冬天用煤炉取暖时,煤燃烧可能生成一氧化碳,关紧门窗会造成煤气中毒,所以A错.
B、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古井中往往聚集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古井前,先做灯火试验可以防止窒息死亡,所以B对
C、一次性塑料袋使用会造成白色污染,所以C错.
D、油的密度比水小,会浮于水面,油锅不慎着火,不能用大量的水冲灭,所以D错.
故选B.

点评 学习化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某校的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目前市面上买的“发热贴”进行探究.通过实验探究发热贴是否真的只能与氧气反应发热,在缺氧的环境下(只有二氧化碳的环境)不能放热.
上网查找的资料:“发热贴”主要成分为铁、活性炭、无机盐、水等合成的聚合物,“发热贴”可与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发生放热反应.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实验进行如下设计:
(1)制取气体:用图2装置分别制取两瓶气体,氧气和二氧化碳.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和现象是:先用夹子夹住导气管中的橡皮管,再向其中加入水至形成一段水柱,静置,观察到水柱液面高度没有变化,说明气密性良好.
收集两瓶干燥的气体的方法是向上排空气法.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写出用装置A 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实验室用装置A 制氧气时,下列的有关的叙述合理的是BC.
A.先往长颈漏斗里加入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在锥形瓶里加入少量MnO2粉末.
B.实验时,若用夹子夹住橡皮管,可观察到液体回流到长颈漏斗中.
C.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满.
D.实验完毕,把瓶中废液和MnO2直接倒掉,清洗装置.
(2)对比实验,探究发热贴在两种气体的放热情况:
取两包新买的发热贴,分别放入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中,然后放入温度计(填一种仪器名称),观察瓶中的温度变化,并进行并记录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发热贴能与空气中氧气反应并发热,在缺氧的环境中则不能发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实验室中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探究.
[发现问题]该样品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①NaOH在空气中不会转化成NaHCO3
②BaCl2溶液呈中性,Ba(OH)2是可溶性强碱.
③CO2在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提出猜想]猜想Ⅰ:NaOH;
猜想Ⅱ:Na2CO3
猜想Ⅲ:NaOH和Na2CO3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步骤①:样品全部溶解 步骤②:观察到现象A
[收集证据]
(1)若现象A是有气泡产生,则X溶液为稀盐酸,则猜想Ⅰ(填“猜想Ⅰ”、“猜想Ⅱ”或“猜想Ⅲ”)不成立.
(2)若X溶液为BaCl2溶液,现象A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则产生该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Na2CO3═BaCO3↓+2NaCl.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测定其pH,当pH> 7(填“>”、“<”或“=”),则证明猜想Ⅲ成立.
[定量分析]确定部分变质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取该样品1.0g,放入烧瓶内;
③打开活塞,滴加30.0%的稀硫酸至过量,关闭活塞.
④反应结束后,量筒内液体读数为55.0mL.
(已知:室温条件下,CO2的密度约为1.6g•L-1
(1)B装置集气瓶内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没有(填“有”或“没有”)影响.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如果用水代替,则所测CO2的体积偏小(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理由是二氧化碳会与水反应,易溶于水.
(2)计算该固体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21.2%.(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反思]证明猜想Ⅲ是否成立,实验操作中的X溶液为BaCl2溶液,还可以改为滴加氯化钙溶液;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除了测定其pH外,还可以滴加酚酞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无关的是(  )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
B.提倡使用节水器具
C.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
D.工业用水重复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物质的用途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活性炭作家用净水器中的吸附剂
B.液氧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C.煤气作为生活燃气,在一些城市被使用
D.二氧化碳作灭火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由于在本国遭禁,日韩聚氯乙烯(PVC)食品保鲜膜大举进入中国.大多数专家认为,PVC食品保鲜膜对人体有比较大的危害,这种保鲜膜中的有害物质容易析出,随食物进入人体后,对人体有致癌作用.根据所学知识,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判断你家中用的保鲜膜是聚乙烯(PE)还是聚氯乙烯(PVC)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在贝壳上滴稀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则贝壳中含有的离子是(  )
A.CO32-B.SO42-C.Ca2+D.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推断题

9.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F的溶液可用来检验CO2气体.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H2O、DCH4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3)点燃B、D之前一定要验纯.
(4)B是最清洁的燃料,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生成物是水,无污染,热值高,原料丰富等,但是作为燃料暂时还不能广泛使用你认为的原因是: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如图所示,按要求填空:

(1)用排水法收集气体需要用②⑥.(填标号,下同)
(2)少量溶液相互反应时,需要用①.
(3)量取8毫升的水,需要用③.
(4)把糖溶解到一定量的水中时,需要用④.
(5)指出图⑦所示倾倒液体的操作中的错误
①标签没向着手心
②瓶塞倒放.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