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05?南宁)厨房内有一瓶无标签的无色溶液,经①闻气味②尝味道,初步确定其为酸醋.取此溶液少量倒在两个杯子中,分别③加入纯碱和④一枚铁钉,两个杯子中均产生气泡,进一步证明其为酸醋.根据上述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1)①②与③④分别根据物质的______、______性质来作判断;
(2)你认为③④两个实验是根据酸类的哪些性质设计的?______
(3)产生的气体物质从分类看,它们的区别______、______.
【答案】分析:(1)气味与味道均属物理性质,与纯碱铁钉反应时会生成新物质属化学性质.
(2)③是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④是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
(3)两种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与氢气,利用物质的分类解决.
解答:解:(1)气味与味道均属物理性质,与纯碱及铁钉反应时发生化学变化属物质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物理;化学.
(2)③是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④是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利用的均是醋酸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是根据酸与金属反应生成氢气;酸与碳酸盐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的性质设计的.
(3)两种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与氢气,从元素组成分析二氧化碳是氧化物,氢气是单质.故答案为:氢气是单质;二氧化碳是氧化物.
点评:此题借助醋酸的化学性质对酸的性质进行了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酸的共性,属基础性考查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南宁)根据你的生活知识判断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2005?南宁)利用家庭厨房中的常见物质,可完成的实验是(  )
①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②鉴别食盐与纯碱;③检验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盐;④测定雨水的酸碱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05?杭州)接报警,某厨房的煤气管道可能有CO泄漏,一化学兴趣小组成员受命采集该厨房的气样,并检测该气样中是否含有CO气体.小组中一成员戴上防毒面具,进入厨房收集到一集气瓶厨房气样,他们欲用如图装置来作检测.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测时出现
玻璃管内黑色氧化铜粉末中出现红色固体
玻璃管内黑色氧化铜粉末中出现红色固体
现象可证明厨房气样中含有CO.
(2)小组中有成员提出该装置产生的尾气仍有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请你提出处理尾气的方法
装置尾部连接一个尖嘴导管,并放置一个点燃的酒精灯,将可能剩余的CO烧掉.
装置尾部连接一个尖嘴导管,并放置一个点燃的酒精灯,将可能剩余的CO烧掉.

(3)采集气样时未携带抽气工具(如注射器等)如何用最简便的方法采到该瓶气样?
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带入厨房,在厨房内倒去水并塞上橡皮塞
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带入厨房,在厨房内倒去水并塞上橡皮塞

(4)如何在检测时将集气瓶中的气样导入玻璃管内,请在图中画出示意图,并用文字作必要的说明.
将橡皮塞换成带导管和分液漏斗成双孔橡皮塞,通过分液漏斗向瓶中加入水,将一氧化碳通过导管导入玻璃管内.如图所示:
将橡皮塞换成带导管和分液漏斗成双孔橡皮塞,通过分液漏斗向瓶中加入水,将一氧化碳通过导管导入玻璃管内.如图所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07年中考试题汇编:实验探究题(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05?南宁)“小嘟睐月饼”袋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脱氧剂”.它的作用是除氧,以达到保鲜的目的.三位同学打开包装袋,看到“脱氧剂”为灰黑色粉状,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为氧化铜、红色粉末是铜粉.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为铁粉,红色粉末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是活性炭,红色粉末是氧化铁.
(1)你认为______同学的猜想较合理,理由是______.
(2)请你参照如图的形式,将你初步验证该同学的猜想的实验过程用框线表示出来.

(3)对它还可探究的新问题是(答其中一种)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