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我国航天技术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天宫一号”上太阳能电池板的基板是由玻璃纤维制成的。玻璃纤维属()

A. 金属材料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复合材料 D. 有机高分子材料

B 【解析】 玻璃纤维是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B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丹东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

(1)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若收集﹣瓶氧气用于完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最好用_____(填序号)装置收集氧气。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选择B的依据是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4)若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瓶中应盛装_____。

2KMnO4K2MnO4+MnO2+O2↑ E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 CaCO3+2HCl═CaCl2+H2O+CO2↑ 浓硫酸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1)装置A适用于固体加热制取氧气,试管口有一棉花团,所以是用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辽宁省抚顺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俗称、化学式及类别一致的是(  )

A. 水银 Ag 单质 B. 小苏打 NaHCO3 盐

C. 火碱 Ca(OH)2 碱 D. 熟石灰 CaO 氧化物

B 【解析】 A、水银不是银,而是汞,化学式是Hg,属于单质;B、小苏打是NaHCO3,属于盐;C、火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属于氢氧化物。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反应后溶液的pH大于7

B. 反应前的溶液均可导电,反应后的溶液不导电

C.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粒子只有Na+和Cl―

D. 反应前后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无变化

D 【解析】 A、根据反应后的容器中的离子可以看出,反应后的溶液中没有氢氧根离子,只有氯离子、钠离子、水分子,所以pH等于7,故A错误, B、溶液导电是靠溶液中带电的离子导电的,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带正电的钠离子和带负电的氯离子,所以反应后的溶液能导电,故B错误, C、反应后的溶液中除了钠离子和氯离子外,还有水分子,故C错误, D、钠元素、氢元素反应前后的化合价都是+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A. 元素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 微粒观: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碳原子

C. 转化观:氧化镁在一定条件下可直接转化为金属镁

D. 守恒观: 18g氢气和18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36g水

D 【解析】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正确; B、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金刚石的化学性质是由碳原子保持,故正确; C、氧化镁中含有镁元素,故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直接转化为金属镁,故正确; D、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故18g氢气和18g氧气不能恰好完全反应,故生成水的质量小于36g,故错误。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科学探究题

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打开____,关闭____。

(2)人呼气时,应打开____,关闭____,此时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Ⅰ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Ⅱ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于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活塞A活塞B活塞B活塞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解析】 (1)根据实验的装置图,人吸气时应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2)根据实验的装置图,人呼气时,应该打开活塞B,关闭活塞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Ⅰ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Ⅱ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武邑县第二中学) 题型:单选题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图所示。据此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液态石蜡

B. 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高

C. 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D. 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是因为该处氧气充足

C 【解析】 A、子火焰中被燃烧的物质是气态的石蜡,而不是液态的石蜡,错误;B、这一现象说明蜡烛中主要物质的熔点较低,而不是较高,错误;C、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如果导管过长,石蜡蒸气会变成固态石蜡,正确;D、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外部,火焰的中心部位氧气不充足,石蜡不能充分燃烧会有一氧化碳生成,错误。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九年级上 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练 题型:科学探究题

人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中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产生的呢?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人吸气时,应打开____,关闭____。

(2)人呼气时,应打开____,关闭____,此时观察到Ⅱ瓶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3)Ⅰ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Ⅱ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将上述操作反复进行,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所含有的二氧化碳不是来自于空气,而是人体代谢的产物。

活塞A活塞B活塞B活塞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解析】 (1)根据实验的装置图,人吸气时应打开活塞A,关闭活塞B;(2)根据实验的装置图,人呼气时,应该打开活塞B,关闭活塞A,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Ⅰ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收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Ⅱ瓶内所装试剂的作用是验证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人教版2018届九年级上册化学: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单元测试 题型:单选题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A. 热胀冷缩—分子间隔发生改变

B.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变化

D. 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 【解析】 A、热胀冷缩,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大小没变,故A说法合理;B、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到人的鼻孔刺激嗅觉细胞,人闻到香味,故B说法合理;C、汽油挥发,是由于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分子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C 说法不合理;D、食物变质,就是食物变成了不能被食用的其他物质,在这个过程生成了新的物质,也就是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故D说法合理。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