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为探究电解水产生的氢气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实验:
(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开始时的操作顺序是_____。
a.点燃B处酒精灯加热
b.检验氢气的纯度
c.打开A处活塞
(2)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C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点燃D处尖嘴导管口的气体,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则D处的现象是_____。
(4)该实验中体现了氢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_。
(5)若要计算生成铜的质量,需测定的数据是_____。
a.通入的氢气质量 b.反应前后B装置的质量
c.反应前后C装置的质量 d.反应前后D装置的质量
【答案】bca H2+CuOCu+H2O 白色固体变蓝色 CuSO4+5H2O=CuSO45H2O 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 还原性、可燃性 b
【解析】
(1)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用到如下顺序操作内容:检验氢气的纯度;打开A处活塞;点燃B处酒精灯加热;停止加热;关上A处活塞;
(2)B处玻璃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CuO+H2Cu+H2O;无水硫酸铜吸水后变成蓝色硫酸铜晶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5H2O=CuSO45H2O;
(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点燃D处尖咀导管放出的气体,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由于燃烧放出热量会使烧杯温度升高、产生的水蒸气遇到冷而干燥的烧杯会使烧杯内壁凝结小水滴;
(4)该实验中体现了氢气具有还原性、可燃性;
(5)通入的氢气是过量的,不能作为反应数据,所以若要计算生成铜的质量,必须测定反应前后B装置的质量,再利用差量法求出生成铜的质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式认识“空气”,回答问题:
(1)分类角度: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B新鲜空气中不含CO2
C N2、O2等均匀地混合
D N2、O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2)微观角度:用“”表示碳原子,“”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用“”表示的物质,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下图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环保角度:
①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A SO2
B CO
C N2
D PM2.5
②下列保护空气措施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城市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客车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③放爆竹贺新春,在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但燃放爆竹对环境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写出1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氯酸钾的溶解度较小,在工业上可通过如下转化制得。
(1)实验室用KClO3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
(2)反应Ⅰ中,通电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NaCl+3X NaClO3+3H2↑,则X的化学式为 _______ .
(3)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填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相同表面积的镁条,分别与等体积不同浓度的a、b两种盐酸反应,实验过程中气体压强的变化如图所示。
(1)写出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开始一段时间a曲线压强增大的幅度大于b曲线,引起这个变化的因素是什么?(答出一种即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附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_______,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________;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________。
(查阅资料)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均为白色固体,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Na2O+H2O=2NaOH,碳酸钠溶液显碱性。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 实验作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方案1 |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成红色 | 白色物质为Na2O |
方案2 |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白色物质是_______。 |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反思评价)丙同学认为方案1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
(得出结论)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通过以上探究,你还能获得哪些结论,请写出一条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木炭粉和铁粉 | 加稀盐酸,观察有无气泡产生 |
B |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气体的集气瓶中 |
C | 除去一氧化碳中的氧气 | 将气体缓慢通过灼热的铜网 |
D | 除去FeSO4溶液中少量的CuSO4 | 加入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氢氧化钙久置会逐渐变质为碳酸钙。实验室有一瓶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钙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6.2g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再将100g稀盐酸逐渐缓慢加入烧杯中并不断搅拌,获得相关数据如下表(提示:氢氧化钙先与盐酸反应时无气体产生),请回答问题并计算。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0.0 | 40.0 | 60.0 | 80.0 | 100 |
生成CO2的质量/g | 0 | 2.2 | 4.4 | m | 5.5 |
(1)氢氧化钙变质是它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_发生了反应。
(2)表中m的数值为_____________。
(3)试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请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4)请在坐标中画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CO2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图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860年,英国化学家法拉第在为少年儿童所做的化学讲座中用蜡烛和玻璃导管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子母火焰”实验,如图。
①他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插人蜡烛火焰(母火焰)的中心部位后,把燃着的火柴放在导管另一端的尖嘴处,发现尖嘴处也出现了火焰(子火焰)。
②他用湿冷的毛巾包住导管,发现子火焰熄灭。
③拿下导管去掉毛巾,发现导管内壁附有冷凝的固体。
请根据以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导管内冷凝的固体的主要成分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子火焰中的可燃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蜡烛能产生子母火焰这一现象是由石蜡的_________________性(化学性质)决定的;
(3)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有两点:一是做该实验时,导气管不宜过长,否则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_______;二是导气管必须插入到母火焰的焰心处,若是插到外焰中也不能产生子火焰,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操作②中托盘天平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__g。
(3)操作④中玻璃棒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操作⑤中量筒的量程是_____________(填“10mL”、“50mL”或“100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