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试剂中:①氧化铜粉末;②石灰石块;③锌粒;④试剂瓶中的盐酸。其中可以用镊子夹取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④ D. 都可以

B 【解析】 根据药品的状态选择取用的仪器,液体药品直接倾倒或用滴管吸取,粉末状的药品用药匙或纸槽取,密度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用镊子夹取。 ①氧化铜粉末要用药匙或纸槽取用,所以错误;②石灰石块是密度大的块状药品,要用镊子取用,所以正确;③锌粒是密度大的金属颗粒,要用镊子夹取,所以正确;④盐酸是液体药品,应直接倾倒或用滴管吸取,所以错误。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2个氧原子___________ ;② 2个氧分子_____________;③2个氧离子___________;

④2个硫酸根离子___________;⑤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最轻的气体________; ②能作为燃料的化合物________;

③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为________;④一种有毒气体,可用于铁的冶炼____________。

2O2O22O2-2SO42--2Al3+H2CH4(或CO或C2H5OH)HgCO 【解析】 ⑴①两个氧原子:2O;②两个氧分子:2O2 ;③两个氧离子:2O2- ;④两个硫酸根离子:2SO42-;⑤水中氧的化合价为-2价,因此为:-2;⑥质子数为13,因此为Al,最外层失去三个电子变成正三价的铝离子,因此为:Al3+;⑵①最轻的气体为氢气,因此为:H2;②能作为燃料的化合物有很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北京课改版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3章综合检测题 题型:多选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判断,下列实验操作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连结仪器时,橡胶塞沾水后旋进试管口

B. 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要紧贴试管内壁

C. 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

D. 为了准确地把液体滴入试管,滴管可以伸入试管口

E. 用100mL的量筒取10mL的液体

F. 向试管内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

ACF 【解析】 A. 连结仪器时,橡胶塞沾水后可以减小摩擦,便于导管旋进试管口,故正确。 B. 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下端不能紧贴试管内壁,要悬空,防止污染污染药品。 C. 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正确; D. 胶头滴管不可以伸入试管口,故错误; E. 10mL的液体不能用100mL的量筒,测量结果不准确,故错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王刚小组的同学对此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一、都是化学变化;二、_________________

(收集证据)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将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火焰上,观察到:a、烧杯内壁出现了物质;b、手摸烧杯壁有___感觉;c、蜡烛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发生了变化。蜡烛燃烧产生了新物质。蜡烛燃烧为_____变化.

(3)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钨丝):

通电前

通电中

通电后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感觉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通电前后,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___变化.

(获得结论)猜想_____(填“一”或“二”)正确.

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发烫化学物理二 【解析】 猜想与假设:根据题意可推知:一、都是化学变化;二: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 收集证据:(1)蜡烛燃烧放出热量,所以感觉到烧杯的外壁变热;而烧杯内壁产生了水; (2)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蜡烛燃烧属于化学变化; (3)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比较通电前后灯丝的变化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拿磁铁来吸引一下”。“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假设 B. 交流评价 C. 设计实验 D. 作出结论

C 【解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拿磁铁来吸引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西省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稻谷碾米 B. 清水淘米 C. 生火煮饭 D. 瓷碗盛饭

C 【解析】 A、碾米的过程,米还是米,只是将稻壳剥离出来,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淘米是将米和混有的杂质分离,物质都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煮饭过程发生了本质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对;D、瓷碗盛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上册第1-3章综合检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

②液氮可用作制冷剂

③氧气既能燃烧又能支持燃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④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⑤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⑥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雾

.①③.②③.④⑤.③⑥

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下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你认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实验步骤:

①加大约一药匙铜粉;

②冷却,打开止水夹;

③连接好装置,检验装置气密性;

④用酒精灯小心均匀的加热药品部位,加热大约分钟;

⑤读数并记录.

若没有冷却就打开止水夹;可能出现的情况是________(答出一点即可).

;③①④②⑤;冷水倒吸,炸裂试管. 【解析】 (1)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是利用了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故正确;②液氮的沸点低,气化易吸热,可用作制冷剂,正确;③氧气能支持燃烧不能燃烧,故错误;④氦气的密度小,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正确;⑤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正确;⑥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故错误。故③⑥错误,故选D。 (2)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上册第1-3章综合检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 液氮用作冷冻剂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氧气用于气焊 D. 浓硫酸用作干燥剂

C 【解析】 氧气用于气焊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这是氧气的化学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 滚动检测卷(二) 题型:选择填充题

电视剧《还珠格格》中香妃被赐死服用的“鹤顶红”,俗称“砒霜”,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砷。二硫基丙醇在医疗上用于治疗砷中毒,化学式为C3H8S2O,可采用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下列有关C3H8S2O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二硫基丙醇属于氧化物

B.二硫基丙醇中有3个碳原子

C.二硫基丙醇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二硫基丙醇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C3∶8∶2∶1 【解析】 A、氧化物中只含两种元素,而二硫基丙醇是含有四种元素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一个二硫基丙醇分子中有3个碳原子,故错误;C、二硫基丙醇中C、H、S、O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8):(32×2):16=9:2:16:4,可知,二硫基丙醇中硫元素质量分数最高,故正确。故选C。D、一个二巯基丙醇分子含中有3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2个硫原子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