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右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t2℃时,a的溶解度等于b的溶解度
B. c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至t2℃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C. 在t1℃时,a、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 当a中含有少量b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答案】B
【解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从而可以确定出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②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可以确定出提纯物质的方法等。
根据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t2℃时,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即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
由于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小,c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至t2℃时,有晶体析出,此时仍是饱和溶液;
由于在t1℃时,a和c的溶解度相等,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C正确;
由于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因此可以采用降温结晶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提纯混有少量b的a,故D正确;
故选B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上,煅烧石灰石【CaCO3】可以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要制取5.6t氧化钙,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质量是多少?(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某同学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NaCl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____________;
(2)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3)图中没有呈现但需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填写名称);
(4)NaCl称量完毕放回砝码时,发现10g的砝码有缺损,若其他操作步骤正确,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将甲、乙投入稀硫酸中,乙表面有气泡产生,甲无现象;将甲、 丙投入硫酸铜溶液中,甲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析出,丙表面无现象,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是()
A.丙<甲<乙B.甲<乙<丙C.丙<乙<甲D.乙<丙<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Cl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将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
B.配制溶液的烧杯留有水
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
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中,塞紧瓶塞并贴上标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0分)科学家设想利用太阳能加热器“捕捉CO2”、“释放CO2”,实现碳循环(如图所示)。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探究上述设想的反应原理是否可行。
(1)能证明装置A“释放CO2”的现象是 ;
(2)装置B在实验结束撤掉酒精喷灯时的作用是 ;
(3)上述反应结束后,小组同学对D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以证明是否“捕捉”到CO2。
【猜想与假设】
D中的固体可能为:I.只有氧化钙;Ⅱ.氧化钙与碳酸钙;Ⅲ.只有碳酸钙
【进行实验】
①甲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为碳酸钙,即猜想Ⅲ成立。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Ⅲ成立,其理由是 。
②乙同学从D中取一定量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发现气泡产生。乙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只有氧化钙,即猜想I成立。丙同学认为乙的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I成立,理由是 。
③丙同学认为利用感觉温度变化的方法判断是否有氧化钙不可靠,他用水、酚酞试液和
稀盐酸证明了猜想Ⅱ成立,请完成他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猜想Ⅱ成立 |
(4)通过以上探究,小组同学认为科学家的设想在反应原理上是可行的。该设想的优点
有 (填字母序号)。
A.原料易得 B.充分利用太阳能 C.释放出的CO2可作为资源加以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流程简图如下(已知:母液中有一种铵态氮肥)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中先通入氨气的目的是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提高产率
B. 流程中“某操作”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量筒
C. 反应II得到的CO2可以循环使用
D. 反应I的方程式为NaCl+NH3+CO2=NaHCO3↓+NH4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PH变化图,
(1)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表示将______________加入__________中。
(3)_______点表示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
(4)c点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向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呈________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