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锡北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将用剩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放有生锈铁钉的废液缸中,发现产生了大量的气泡,经检验此气体为氧气.根据学过的知识初步判断,是生锈铁钉中的某种物质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那么究竟是哪种物质加快了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请你参与他们的研究,分享和体验探究实验的快乐.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铁钉表面的氧化铁加快了H2O2的溶液分解。
乙同学:铁钉里的________加快了H2O2的溶液分解。
(设计方案和实验) 完成下列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丁同学仔细观察“方案二”中一直没有现象的试管,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也产生了气体,丁同学对此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得出可能的原因,你能想出其中的原因吗?____________
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猜想与假设)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
(实验记录)同学们进行6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②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______mL。
(2)实验①~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______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
(4)通过实验①、②、④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同学们认为实验室制氧气,应选择实验⑥而不选实验②的理由是______ ,______请写出⑥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
(6)某同学改用如图所示装置代替气囊完成实验②,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
a.将导管伸入量筒,开启控温加热器,滴入过氧化氢溶液b.开启控温加热器,将导管伸入量筒,滴入过氧化氢溶液c.开启控温加热器,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待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将导管伸入量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泰兴市黄桥东区域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填空题
(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
① 3个镁离子__________, ② 2个氮气分子_____,
③ 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
④ 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_。
(2)用下列字母填空: a. 氧气 b. 活性炭 c. 明矾 d. 干冰
①______是常用于吸附色素 ②______用于人工降雨
③______是一种净水剂 ④______用作火箭助燃剂
(3)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① 电解水_______________,②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和加热制氧气_________,③ 一氧化碳燃烧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五四学制)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某兴趣小组用下列流程图所示的流程制取氧气后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提示: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
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称量固体的仪器常用电子天平,若需直接显示所称固体的质量,在放称量纸或烧杯后,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操作(填“校正”“归零”“去皮”)。
②固体1的成份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____25%(填 等于、小于 或 大于 )。
③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________(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 B.保证氯化钾全部溶解
④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下图中_______(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
流程图中操作n中,当观察到__________时即停止加热。
⑤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到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写一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五四学制)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正确的化学方程式是
A. Mg+O2MgO2 B. S+O2
SO2
C. H2+O2H2O D. C+O2
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第四教育署(五四学制)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加钙牛奶中的“钙”是指
A. 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澄要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流程题
已知某载人飞行器中的空气更新过程如下图所示:
(1)座舱中消耗氧气时__________(选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装置甲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装置乙中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装置丙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甲、乙、丙主要是将CO2和H2O转化为O2,在自然界实现这一转化的途径是____。
(6)在工业上可以通过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大量氧气,其原理是利用液态空气中氧气和氮气_________________的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气体的制备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实验。现有如下仪器供选。
(实验一)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
(2)组装整套装置时,可选用图中的A、B、C、I、J、L、P和______。
(3)组装的装置在加入药品前要检查气密性,方法有多种,下列方法和现象能说明该装置不漏气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填空)。
A.用弹簧夹夹紧橡胶管,向长颈漏斗中加水,长颈漏斗内形成稳定的水柱;
B.向长颈漏斗中注水使下端形成液封,在右侧导管口连接注射器,缓缓拉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下端冒气泡;
C.向长颈漏斗中注水使下端形成液封,在右侧导管口连接注射器,缓缓推注射器活塞,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D.将导管浸入水中,双手捂住锥形瓶外壁,观察到导管口没有气泡;
(4)实验室制取CO2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用向上排空法收集CO2气体验满的操作是____。
(5)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时,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____和气体的性质。
(实验二)实验室制取O2并进行一系列探究。
〖探究1〗用氯酸钾、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并收集氧气
(1)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能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___;选用排水集气法,组装整套装置时,伸入集气瓶口的导管应选择上图中的________。
(2)某同学组装了发生装置如图1所示,错误是____,若要改正错误,需要操作的旋钮是____(填字母)。
(3)某小组经实验测定,排水法收集的氧气平均浓度为89.7%,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平均浓度为79.7%,对比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________法收集的氧气更纯净,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______(填字母编号)。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4)某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停止实验(氯酸钾未完全分解),他测得剩余物质中两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分别为:锰元素质量分数11.0%,钾元素的质量分数39.0%,请问剩余物质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A.4% B.14.5% C.25.5% D.50%
〖探究2〗对H2O2分解的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定量对比探究
(小资料)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物质,在本实验中性质稳定。实验方案如下:
I.用MnO2、CuO、Fe2O3、Cr2O3四种催化剂分别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滴入氯化钙溶液制成含等质量催化剂、大小相同的海藻酸钠微球,备用。
II.取30粒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采用左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改用其他三种微球,分别重复上述实验,得到如图的锥形瓶内压强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1)用双氧水、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该反应属于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每次实验时,海藻酸钠微球数应相同的原因_____。
(3)用含MnO2的海藻酸钠微球进行实验,60 s左右时压强瞬间回落,其原因是________。
(4)从实验曲线看,催化效果较好、反应温和的催化剂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江阴市长泾片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常涉及到化学知识。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大米酿酒 B.牛奶变酸 C.钢铁生锈 D.轮胎爆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