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6.水煤气是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而生成的气体,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验证水煤气的成分,装置与药品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与推理错误的是(  )
A.验证水煤气中各成分的顺序依次是水蒸气、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
B.实验中两次用到甲装置,其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验证水煤气中含有水蒸气,第二次是通过验证生成物有水来证明水煤气中含有氢气
C.丙装置的作用是将二氧化碳除净,避免对后续实验的干扰
D.若撤去丁装置不会对后续实验产生干扰

分析 A、根据水能使白色硫酸铜变蓝,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氢气燃烧能生成水,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结合实验的目的分析顺序;
B、根据无水硫酸铜和水反应变蓝色分析实验目的及试剂注意考虑本题;
C、根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考虑,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解答;
D、根据丁装置的作用及干扰因素分析.

解答 解:A、水能使白色硫酸铜变蓝,先通过无水硫酸铜是检验是否含有水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再通过石灰水是检验是否含有二氧化碳的;再通过氢氧化钠是除去原来的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浓硫酸是除去原来的水蒸气,通过燃烧装置后,再通过无水硫酸铜,是看是否有水生成,因为氢气燃烧生成水,所以是为了检验是否有氢气的;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是看有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由于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是为了检验是否含有一氧化碳的;故选项分析正确;
B、前面的装置甲是为了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后面的装置甲是为了检验是否有水生成,从而确定是否有氢气存在,故选项分析正确;
C、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装置D的作用是:除去水煤气中的水蒸气,排除对氢气检验的干扰,故选项分析正确;
D、若撤去D装置,没有对气体进行干燥,后面的硫酸铜变蓝,可能是原有的水蒸气的作用,因此不能对氢气的存在进行判断,故选项分析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用气体的检验和除杂方法,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检验水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石灰水,检验氢气是看反应产物有没有水生成,检验一氧化碳是看反应产物有没有二氧化碳生成.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空气、水、金属等是重要的资源.
(1)工业上常把煤块粉碎后使其充分燃烧,其原理是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
家中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浇灭,其原理是水可以吸收可燃物燃烧释放出的大量热,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
(2)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①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H2O;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CO2
②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如图所示实验中(试管内的“”均为铜片),只需完成实验B和D即可达到探究目的(填字母).

(3)铝是世界上年产量第二的金属.
①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观察到熔化的铝被一层膜兜着并不滴落,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表面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的熔点.
②铝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X═2NaAlO2+3H2↑,其中X的化学式为H2O.足量的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和等质量的铝粉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分别为m1、m2,下列有关m1、m2大小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C(填字母).
A.m1>m2           B.m1<m2         C.m1=m2 D.无法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探究CO2能否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时,合作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下列实验,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吗?
【探究活动1】小明同学取充满CO2的塑料矿泉水瓶做如图实验:

小明认为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请你评价不正确,可能二氧化碳溶于水;
【探究活动2】若上述实验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且没有生成NaHCO3,变瘪的瓶中溶液的成分可能是Na2CO3;或Na2CO3和NaOH
为证明瓶中的溶液含有Na2CO3和NaOH,同学们设计了自己的方案.
小霞:向瓶中不断滴加稀盐酸,看到不在出现气泡现象后,再加酚酞,看到溶液变红,说明瓶中溶液溶质是Na2CO3和NaOH
小刚:向瓶中滴加石灰水,看到不在出现白色沉淀现象后,将瓶中混合合物过滤,向滤液中再加酚酞,看到溶液变红,说明瓶中溶液溶质是Na2CO3和NaOH
【反思交流】小丽认为,上述两名同学实验均不科学,她认为应向瓶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看到有白色沉淀,过滤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酚酞试液,看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含有Na2CO3和Na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根据“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的实验(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胶头滴管.
(2)使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使盐酸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
(3)酚酞溶液的作用是指示反应的发生(或指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4)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现象是溶液由红色恰好变成无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认识和遵循自然界中元素循环或物质循环的规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循环现象,如:①碳循环②氧循环③水的天然循环,上述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一定不需要原子重新组合就能实现的是(  )
A.①②B.②③C.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对下列符号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N2--两个氮原子B.H2+1--氢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
C.AlSO4--硫酸铝D.MnO42---一个锰酸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则反应前后的物质中属于单质的名称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SO2+O2$\frac{\underline{催化剂}}{△}$2S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  )
A.2N:2种氮元素B.CO2:二氧化碳分子含有2个氧原子
C.Cu2+:一个铜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D.$\stackrel{+2}{CaO}$:氧化钙的化合价为+2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在研究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时,进行如图两个放热实验(微溶物按可溶物处理):
(1)两实验中均观察到固体溶解并放热,其中镁带表面还会产生的明显现象是有大量气泡冒出;
(2)实验结束后,把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只得到无色溶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MgCl2、CaCl2
(3)要确定烧杯中的溶液里可能含有的溶质时,可选用下列物质中的A、B、C.
A.Mg    B.Na2CO3    C.NaOH    D.酚酞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