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杨阳和陈好同学发现实验室有两瓶标签模糊的白色粉末状药品,经询问老师,得知它们分别是K2CO3
Na2CO3,他们想通过所学知识把两种药品区别出来,请你一起参与完成这项任务.
(1)杨阳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各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均变
 
色,即两种溶液均显
 
性,因此仅用酚酞试液不能区别它们.
(2)陈好分别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各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现象均是
 
,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写一个)
(3)两位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1实验装置.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称量5g样品1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②测量一定时间内干燥管内物质增加的质量(见下列曲线图2);
③再称量5g样品2,重复以上实验.

【过程讨论】
a.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
 

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实验结论】两位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样品1是
 
.理由是
 

【反思与拓展】两位同学的称量无误,但在两次实验中,干燥管内物质的增重均
 
(填“大于”或者“小于”)理论值,请你帮助他们找出二个可能的原因: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1)用无色的酚酞试液鉴别K2CO3和Na2CO3的溶液酸碱性;
(2)通过反应现象探究K2CO3和Na2CO3的分别和氯化钙反应,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过程讨论】合理使用装置,理解装置的用途;
[实验结论]由计算及参照题干曲线图得出等质量的Na2CO3和K2CO3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谁产生二氧化碳多的结论;
[反思与拓展]理论和实际操作产生误差.
解答:解:(1)分别将K2CO3和Na2CO3的样品取少量溶于水,各加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均变为红色,即两种溶液均显碱性,因此仅用酚酞试液不能区别它们.
(2)分别取K2CO3和Na2CO3的少量样品溶于水,各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现象均是产生白色沉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或K2CO3+CaCl2=CaCO3↓+2KCl;因此仅用氯化钙溶液也不能区别它们.
(3)再通过实验继续探究鉴别,
【过程讨论】
a.步骤①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便测量数据准确;b.装置Ⅱ的作用是吸收CO2中的水,因浓硫酸具吸水性,可做气体的干燥剂.
【实验结论】两位同学通过简单计算,认为样品1是Na2CO3,原因是:由函数图象知,
等质量的Na2CO3和K2CO3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Na2CO3所产生的CO2质量大于K2CO3.(简述计算方法:写出Na2CO3和K2CO3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由Na和K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23、39,即知Na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比K2CO3的小,故Na2CO3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所产生的CO2质量大于K2CO3的.)
【反思与拓展】
a.两位同学的称量无误,但在两次实验中,干燥管内物质的增重肯定小于理论值,出现这种现象的可能的原因很多,如:稀盐酸滴入过快,CO2没有被吸收完全等.
故答案为:(1)红;碱;(2)产生白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
Na2CO3+CaCl2=CaCO3↓+2NaCl或K2CO3+CaCl2=CaCO3↓+2KCl;
(3)【过程讨论】装置的气密性; 吸收CO2中的水;
【实验结论】Na2CO3; 等质量的Na2CO3和K2CO3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Na2CO3所产生的CO2质量大于K2CO3
【反思与拓展】小于;  稀盐酸滴入过快,CO2没有被吸收完全(或锥形瓶中残留一部分CO2等).
点评:此题通过对K2CO3和Na2CO3的鉴别探究,运用了多种知识途径,采取了多种知识探究方法,综合性强,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B、冰雪融化
C、榨果汁D、食物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中,与事实不符的是(  )
A、地球大陆主要由含Al、O的化合物构成
B、海水溶液中,最多的是NaCl
C、CO2、SO2、NO2烟尘是大气污染物
D、化肥,农药使用不当,能污染水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2)如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字母序号).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3)图中反应关系中,CO、O2 和CO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A、B、C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A、B组成元素相同,A、B、C中有一种物质为常见液体.则A为
 
;A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是固体,B、C是气体,且C的相对分子质量比B大,则A的化学式为
 
;C的用途是
 
;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不是碱
B、烧碱不是碱
C、食盐不是盐
D、盐酸不是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生活常用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牛奶B、酱油
C、蒸馏水D、葡萄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小组的同学对金属的性质进行研究.

(1)小明同学通过观察打磨后的镁、锌、铁、铜四种金属,总结出金属共有的物理特征是
 

(2)小莉将纯铜片和黄铜片相互刻画(如图1所示),纯铜片上留下明显的划痕,说明
 

(3)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小刚得出结论,镁条反应放出的热量高,它依据的现象是
 

②试管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观察到试管1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比2中快,小明据此得出的结论是
 
,欲得此结论设计该实验时应注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Mg、Fe、Cu的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二中,将实验一所得的物质倒入烧杯中,发现烧杯内的红色固体明显增多,充分反应后过滤.
①滤液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可能是
 
(选填字母).
A.Mg2+                B.Mg2+和Fe2+
C.Cu2+和Fe2+          D.Mg2+、Fe2+和Cu2+
②确定滤渣成分的实验方案如下:
操 作现 象结 论
取少量滤渣于试管中,
滴加
 
无明显现象滤渣为
 
 
滤渣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