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石灰石中碳酸钙(假设:石灰石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的质量分数,称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置于烧杯中,用某浓度的稀盐酸100g,分5次加入,每次充分反应后,取出固体,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后称重,各次稀盐酸用量和剩余固体质量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稀盐酸的用量(g)剩余固体的质量(g)
2016.25
4012.50
60m
805.00
100n
请细心观查表格和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第______次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酸恰好反应完毕.
(2)表格中m=______g,n=______g.
(3)计算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计算该石灰石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解:(1)因为从①②次反应数据可知,每次剩余固体减少的质量都是3.75g,即每反应盐酸的质量是20g时消耗的碳酸钙质量是3.75g,故m=12.5g-3.75g=8.75g,按照此反应的情况④中的固体是恰好完全反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因为从①②次反应数据可知,每次剩余固体减少的质量都是3.75g,故m=12.5g-3.75g=8.75g.依据第四次反应恰好完成则可知n=5.0g;
(3)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石灰石的质量为20g,碳酸钙和盐酸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物质的质量为5g,故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75%.
(4)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由于最后在20g固体中只有5g固体是不反应的,所以碳酸钙的质量为20g-5g.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20g-5g x

解之得:x=6.6g
故答案为:(1)第4次;(2)8.75;5.00;(3)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4)计算该石灰石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
分析:(1)由图示可知,剩余固体的质量为5.0g时,已是完全反应.对照表格可知是第四次反应完毕;
(2)因为从①②次反应数据可知,每次剩余固体减少的质量都是3.75g,据此可以计算出第三次剩余固体的质量,依据第四次反应恰好完成则可知n的值;
(3)碳酸钙和盐酸充分反应后,剩余的固体物质就是杂质,根据“石灰石的质量-杂质质量=碳酸钙的质量”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然后根据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出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5)根据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就可计算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象去分析数据及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3、假期,王霞,小群两位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家中与妈妈做面包,发现妈妈揉面粉时在面粉中加入一种白色粉末,做出的面包疏松多孔,口感很好.她们很感兴趣,想探究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
【提出问题】这种“神奇粉末”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通过对市场上相关产品进行调查,两位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商品,
商品 食用纯碱 食用小苏打 快速发酵粉
成分 碳酸钠 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有机酸
(2)碳酸钠受热不分解,碳酸氢钠加热后能发生分解反应,有气体生成.化学老师告诉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家里做面包所用的白色粉末就是以上三种商品中的一种.
【提出猜想】猜想1:该粉末是碳酸钠;猜想2:该粉末是碳酸氢钠;
猜想3:该粉末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
【实验与现象】实验过程与现象如下图:

【问题与讨论】
(1)由步骤①的现象说明的实验结论是
此粉未不是快速发酵粉

(2)步骤②加入的某酸可以是:
HCl
 (写化学式),气体B是
CO2
.由此小群认为白色粉末是纯碱,而王霞同学认为小群同学根据步骤①②的实验现象,不能得出白色粉末是纯碱,你若认为王霞说法有道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不能得出结沦的原因
NaHCO3+HCl═NaCl+H2O+CO2

(3)由以上实验现象推断,猜想
2
是正确的.
【实验与反思】
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进一步验证她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结论,继续查找资料,得到下表.
温度
溶解度
10℃ 20℃ 30℃ 40℃
NaCO3 12.5g 21.5g 39.7g 49.0g
NaHCO3 8.1g 9.6g 11.1g 12.7g
根据上表数据,该白色固体的检验方法是
20℃时,在100g水中加入12g该白色固体,充分溶解后,若有白色固体剩余,为碳酸氢钠;否则为碳酸钠

【拓展与应用】
(1)在查找资料过程中,小群同学还发现纯碱不是碱,是由于其水溶液显碱性而得名.现要验证纯碱溶液是否显碱性,请写出用pH试纸来测其pH值的操作过程:
剪取小段pH试纸放在洁净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许滤液滴在pH试纸上,试纸变色后再与比色卡比较读出相应数值

(2)Na2CO3固体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采用
C
(填序号)的方法除去.
A、加盐酸     B、通入CO2     C、加热
(3)保存快速发酵粉应注意
防潮(或防晒或低温保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某纯碱粗产品仅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该纯碱粗产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取
10.0g粗产品进行实验.

[说明]碱石灰是CaO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E装置中的饱和NaHCO3溶液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发生的反应为NaHCO3+HC1=NaCl+CO2↑+H2O.
实验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C,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③称量 G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C,慢慢滴加浓盐酸至过量,直至D中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C,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⑥再次称量 G的质量,测得质量增加了0.48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中的试剂应为
浓H2SO4
浓H2SO4

(2)B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CO2
吸收空气中的CO2
,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3)H装置的作用是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被G装置吸收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被G装置吸收

(4)事实上10.0g粗产品只能产生0.40gCO2.请你仔细分析上述实验,解释G的质量增加了0.48g的原因(假设操作均正确)
浓HCl挥发后和NaHCO3反应生成了CO2
浓HCl挥发后和NaHCO3反应生成了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2012?防城港)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SO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某地刚降到地面的雨水进行实验.
【相关信息】①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测定时间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②pH<5.6的雨水为酸雨
③BaSO3不溶于水,但能跟稀盐酸反应,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
【分析讨论】①酸雨能使土壤酸化,农业上常用
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
中和酸性土壤.
②酸雨能腐蚀金属制品,请写出一种防止室外金属被腐蚀的方法
涂油漆
涂油漆

③收集的酸雨样品放置一段时间后pH减小,原因是SO2与H2O反应生成H2SO3被氧化为H2SO4,请写出H2SO3被氧化生成H2SO4的化学方程式
2H2SO3+O2═2H2SO4
2H2SO3+O2═2H2SO4

【提出猜想】同学们对收集到的酸雨样品的溶质进行猜想:
猜想I:酸雨中溶质为H2SO3
猜想II:酸雨中溶质为H2SO4
猜想III:酸雨中溶质为
既有H2SO3又有H2SO4
既有H2SO3又有H2SO4

【实验探究】向收集的酸雨样品中滴加过量的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请完成下表:
现象 结论
①如果沉淀没有溶解 则猜想
II
II
正确
②如果沉淀全部溶解,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则猜想
I
I
正确
③如果
沉淀部分溶解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沉淀部分溶解且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则猜想III正确
④请写出加入稀盐酸后沉淀溶解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BaSO3+2HCl=BaCl2+SO2↑+H2O
BaSO3+2HCl=BaCl2+SO2↑+H2O

【拓展延伸】酸雨中含有的酸除了上面的H2SO3和H2SO4以及空气中CO2与H2O反应生成的H2CO3外,还可能含有的酸根是
NO3-
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已知某纯碱粗产品仅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该纯碱粗产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取10、0g粗产品进行实验.

(说明)碱石灰是CaO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E装置中的饱和NaHCO3溶液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发生的反应为NaHCO3 十HCl=NaCl十CO2↑十H2O.
实验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C,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③称量 G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C,慢慢滴加浓盐酸至过量,直至D中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C,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⑥再次称量 G的质量,测得质量增加了0、48g.
请回答下列问题
(1)F中的试剂应为
浓H2SO4
浓H2SO4

(2)B装置的作用是
吸收空气中的CO2
吸收空气中的CO2
,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3)事实上10.0g粗产品只能产生0.40g CO2.请你仔细分析上述实验,解释G的质量增加了0.48g的原因(假设操作均正确)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被G装置吸收
防止空气中的CO2和H2O被G装置吸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  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最终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
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在试纸上,将试纸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
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在试纸上,将试纸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pH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盐酸呈酸性,为了排除因稀释而使溶液的pH值变小的因素,而使溶液的pH值小于7
盐酸呈酸性,为了排除因稀释而使溶液的pH值变小的因素,而使溶液的pH值小于7

方案二:探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是否放热.甲同学将稀盐酸滴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中,触摸试管有灼热感,他马上得出结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但是乙同学提出异议:热量不一定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放出的.
(1)你认为乙同学提出异议的理由是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

(2)针对乙同学提出的异议,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过程并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热
方案三: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了.
【实验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实验探究】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的目的是
除去氧气和隔绝氧气
除去氧气和隔绝氧气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向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实验结论】
①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②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
请设计实验证明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过大.
①实验方法:
取上述溶液加入水稀释后,在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取上述溶液加入水稀释后,在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②观察到的现象:
溶液呈红色
溶液呈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