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从人体呼出的气体可以使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A B①② C①③ D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的含量很高,氧气的含量很少,所以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选A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探究小组欲制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他们把饱和石灰水加入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经充分搅拌、过滤,得到样品溶液。

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组同学对得到的样品溶液是否为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怀疑,决定对其溶质成份

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氢氧化钠

猜想二:含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猜想三: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发现,只要用反应物(饱和石灰水和碳酸钠溶液)就可以验证猜想。

他们取少量样品溶液进行下列实验院:

【交流讨论】甲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二不正确,也可往样品溶液中通入___________

受该同学的启发,小组同学认为要验证猜想三正确,也可在样品溶液中滴加盐酸。

【实验评价】乙同学往样品溶液中滴入盐酸,刚开始并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试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并放热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白色烟雾,同时在石棉网上得到一种白色固体

C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则固体由红棕色变为黑色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发光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有A、B、C三种化合物,已知A是强酸,B是硝酸盐,C是 强碱,它们都溶于水,能发生以下反应,B、C混合,生成蓝色沉淀;A、C混合,生成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E。试推断:B的化学式为 ______ ,C的化学式为______,E的化学式为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设计以下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

1)实验过程___________,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实验2的结果,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和结果)。

4)在整个实验2的过程中,集气瓶内的压强变化是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预先装入50mL水,水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一包Na2CO3和Na2SO4固体粉末混合物22.2g,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H2SO4,产生气体的质量和加入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Na2CO3中钠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产生气体的质量为 g;

(2)恰好完全反应时,求所用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请将A组中的物质序号填入B组中各项有关内容后的括号中。

A组:a二氧化硫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五氧化二磷 e氮气 f二氧化碳

B组①白色固体

②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③通电时发出有色光

④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供给呼吸

⑤光合作用的原料

⑥可以用来制化肥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化学方程式与事实相符且正确的是(

A.碳在氧气中完全燃烧2C+O22CO

B.用足量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CO2+Ca(OH)2CaCO3↓+H2O

C.用稀盐酸除铁锈:2HCl+FeOFeCl2+H2O

D.用足量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检验NH4HCO3中NH4+:NaOH+NH4HCO3NH3↑+NaH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温度为 时,甲、乙、丙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2)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大的是

(3)降温结晶过程中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在保持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情况下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5)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到t1,析出甲的质量 (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