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已知A、B、C、D、E、F、G、H、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E、G为常见金属,E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G呈紫红色;I是加热高锰酸钾产生的 一种气体单质;人体胃液中含有A,可帮助消化.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G的名称是
 
,B的化学式是
 
,H的化学式是
 

(2)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3)G在常温下不与稀硫酸反应,加热G与稀硫酸的混合物到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开始变色,停止加热后,仍有大量气泡产生.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于是小青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探究:
【提出猜想】①可能是H2;②可能是O2;③可能是SO2任何的猜想都要有依据,则小青提出任何的猜想都要有依据,则小青猜想的依据是:
 

【查阅资料】①铜与热的浓硫酸反应产生SO2;②SO2与Ca(OH)2反应生成难溶的CaSO3
【实验验证】请你根据以下实验条件,设计实验验证小青的猜想,并将相关内容填在下表.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第一步
 
 
第二步
 
 
仅限选择的用品和试剂:试管;带火星的木条、澄清石灰水.
【交流与讨论】经验证,猜想③正确.
若SO2与Ca(OH)2反应类似于CO2与Ca(OH)2反应,试写出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A、B、C、D、E、F、G、H、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G为常见金属,E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E是铁,G呈紫红色,所以G是铜,I是加热高锰酸钾产生的一种气体单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I是氧气,人体胃液中含有A,可帮助消化,所以A是盐酸,氧气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所以B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铁会与C反应,所以C是氯化铜,D是水,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所以F是氯化亚铁,H会生成氧气和水,所以H是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验证即可.
解答:解:(1)A、B、C、D、E、F、G、H、I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E、G为常见金属,E是目前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E是铁,G呈紫红色,所以G是铜,I是加热高锰酸钾产生的一种气体单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所以I是氧气,人体胃液中含有A,可帮助消化,所以A是盐酸,氧气和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所以B是氧化铜,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铁会与C反应,所以C是氯化铜,D是水,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所以F是氯化亚铁,H会生成氧气和水,所以H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合理,所以G的名称是:铜,B的化学式是:CuO,H的化学式是:H2O2
(2)反应①是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O+2HCl=CuCl2+H2O,
反应②是氯化铜和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Cl2=FeCl2+Cu;
(3)【提出猜想】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所以猜想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时如果是氧气木条会燃烧的更旺,如果是氢气则气体能燃烧,气体未燃烧,木条熄灭说明①②均不成立,依据题干信息SO2与CO2性质相似,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难溶性的CaSO3,可设计通入石灰水的验证方式,如果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是二氧化硫,所以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第一步气体验纯后,用试管收集满气体,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气体未燃烧,木条熄灭,猜想①②不成立
第二步将气体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③成立
【交流与讨论】SO2与Ca(OH)2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
故答案为:(1)铜,CuO,H2O2
(2)CuO+2HCl=CuCl2+H2O,Fe+CuCl2=FeCl2+Cu;
(3)【提出猜想】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
第一步气体验纯后,用试管收集满气体,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气体未燃烧,木条熄灭,猜想①②不成立
第二步将气体通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③成立
【交流与讨论】SO2+Ca(OH)2=CaSO3↓+H2O.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4:3:1
B、4:1:2
C、3:1:3
D、3: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内部都含有质子和电子
B、分子体积一定比原子体积大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一氧化碳    B.熟石灰    C.小苏打  D.酒精
(1)
 
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2)
 
是有毒气体
(3)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4)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净化、收集和检验的部分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注意:稀盐酸能挥发出少量的HCl气体)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装置A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C中物质可用于检验CO2气体的原因是(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
 

(3)氢氧化钠是我们初中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碱.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对氢氧化钠的学习中产生了如下问题,请你帮助回答:
①简述氢氧化钠固体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
 

②若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溶液中溶质为(填化学式)
 

③若要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下列不能作为检验用的试剂的是
 

A.澄清石灰水     B.酚酞试液     C.氯化钙溶液    D.氢氧化钡溶液
④若要探究已经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的变质程度(是部分变质还是完全变质),可取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一步进行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甲、乙、丙三位同学整理实验台时,发现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没盖瓶塞,他们认为该溶液已经变质了.变质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为进一步探究该溶液是否变质和变质程度,请你一起参与合作完成下列内容: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  论
甲:取少量该溶液放入试管中,
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该溶液没有变质
乙:取少量该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
一定量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已经变质.产生沉淀
的化学方程式为
 
丙:取少量该溶液放入试管中加入
一定量稀盐酸
 
该溶液已经变质
[实验结论]
根据现象,同学们确认,该溶液已经变质.
【交流讨论】
(1)乙、丙同学一致认为甲同学实验不合理,理由是
 

(2)三位同学把各自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回收到一只干净的大烧杯中.一段时间后,同学们发现刚才盛放回收物的大烧杯中.杯底有白色沉淀,液体无色.对此同学们展开讨论:
①同学们一致认为大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含有的溶质(酚酞除外)是
 

②同学们认为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稀盐酸,理由是
 

【反思】取完药液后要立即盖紧瓶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请分析下列三组化学反应现象,并根据示例回答问题.
示例:常温下,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较慢,加热后两者反应的速率明显加快.由此说明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温度越高,则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1)过氧化氢溶液在常温下只能缓慢分解出少量氧气,若向其中加入一些二氧化锰,则能够迅速分解,产生大量的氧气.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2)在块状石灰石和粉末状石灰石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前者反应较慢,后者反应较快.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3)木炭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1)能直接被加热的仪器有
 
(填序号);
(2)用①量取溶液时,准确量取液体体积的方法是
 

(3)图中⑧的作用是
 
(写一种即可);
(4)用②称取药品时,药品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游码移动到0g的位置),实际值与测量值相比
 
(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科技小组的同学利用天然资源获得了红褐色的铜粉(含杂质炭),为了测定该铜粉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百分含量),取W g铜粉样品,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1)①、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①
 
,④
 

(2)装置③中的实验现象是
 

(3)结束实验时,先熄灭两个酒精灯,在冷却过程中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4)利用上述装置,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④的质量,得到CO2的质量,进而求出铜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中忽略水蒸气的影响).测定CO2质量时,在保证装置不漏气、称量准确、操作规范的前提下,还是有一定误差这是因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