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8-2019学年上海市金山区第一学期初三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比较 2mol H2O 和 1mol H2O2 (过氧化氢),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相同 B. 分子数相同 C. 含氢原子数相同 D. 含氧原子数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在实验室电解水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水的电解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 正极产生了氢气,负极产生了氧气
C.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2H2↑+O2↑
D. 一个水分子的氧原子和氢原子个数比为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河西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CaCO3CaO + CO2↑。
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不变),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如右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A.生成CO2的体积
B.生成CaO的质量
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河西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 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 B.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推断题
图中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H、C、O、S、Fe、Cu、Ag中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其中A、B、C、G为单质,B为紫红色固体,D、E、F为氧化物,D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4:1,H的水溶液为蓝色。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G_____,H_____。
(2)写出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杂质) | 除去杂质的方法 |
A | CuO粉末(C粉) | 在氧气流中加热混合物 |
B | CO2(CO) |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
C | CaCO3固体(CaO固体) | 高温充分煅烧 |
D | 铜粉(Fe) | 加盐酸至无气泡产生,过滤,洗涤,干燥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利用下列装置可以制取某些气体,请回答有关问题。
(1)装置B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图中的四个气体收集装置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则这个装置是_____(填字母)。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少量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装置A和C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要对A进行的改进是_____,证明氧气是否收集满的实验操作方法是_____。
(3)实验室要制取少量的二氧化碳,需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常用组合为_____(填字母)。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_____。
(4)常温下,硫化氢(H2S)是种有臭鸡蛋气味、有毒、密度比空气大、微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FeS)固体(难溶于水)与稀硫酸反应制得,则发生装置为_____(填字母),若选用F收集该气体,则应该从_____管(填“a”或“b”)进气,用F收集比C收集的优点有_____(答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安徽省桐城市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科学探究题
生活中铜制品放置久了,表面会产生绿色的铜锈。某实验小组分别对铜锈的组成和铜锈蚀的条件进行了探究。
探究1:铜锈由哪些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对铜锈进行加热,观察到试管口有水珠生成,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经检测,黑色固体为氧化铜。根据实验,铜锈由__________元素组成。
探究2:铜发生锈蚀的条件是什么?
【查阅资料】亚硫酸钠(Na2SO3)、氢氧化钠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常温下:亚硫酸钠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
【猜想与假设】铜的锈蚀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利用如下图装置(铜片长度均为4 cm,试管容积均相同,1和2中未标注的液体为加热后冷却的蒸馏水)进行了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一个月。
实验现象:只有实验1中铜片小部分发生了锈蚀。
【解释与结论】
(1)实验4的目的是________。
(2)对比实验1和5,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锈蚀的条件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4)对实验进行反思后,同学们认为实验________可以不用进行。
(5)根据实验结论,请你写出一种防止铜发生锈蚀的方法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